張驥沒想到王守仁會來尋自己,“有什麼事先不忙,這裡有兩位是伯安的同年,我介紹給你認識。”
一起考中進士的稱為同年或者同科,這跟後世差不多,也就是同學的意思。
如果沒考上,那不好意思,連互相做同學的資格都沒有。
王守仁走過來在張驥的引見下和高良弼,柳尚義打招呼,王守仁在京城聲名不低,除了年少中舉之外,還有個狀元老爹。
高良弼和柳尚義不敢怠慢,也樂意結識王守仁。
王守仁很沉得住氣的跟高良弼,唐伯虎等人喝了幾杯酒,相互之間算是混了個臉熟。
這才低聲對張驥說道:“賢弟和馬文升大人結親聯姻,愚兄這裡有件事得賢弟幫忙了……”
原來王守仁剛在榜上有名,就已經安排好了去處,會在工部觀政,並且料理王越的喪事。
朝廷官員都知道馬文升乃是王越的舉主,很多事有馬文升這邊的配合,會輕快許多。
張驥嘴角一抽,王守仁這算是提前被安排好了工作吧!
有個好爹就是不一樣,而且還得李東陽的賞識,以前李東陽不好提攜王守仁,那是因為王守仁沒有進士的功名,如今二甲及第,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伯安兄言重了,此事我肯定在馬大人麵前提一提,伯安是要親自動身前往西北嗎?”
王守仁點點頭,“料理威寧伯的後事,當然要把靈柩什麼的都接回來,正好我還沒有去過西北,看看當地的山川地理也不錯,西北的邊疆防備事宜,不實地看一看那豈不是紙上談兵。”
張驥知道王守仁骨子裡有著指揮千軍萬馬的夢想,十幾歲的時候就去東北關外溜達了一個月,現在有機會去西北,肯定不會閒著。
此時放榜接近尾聲,張驥就跟唐伯虎等人告辭,帶著王守仁去拜會新任的吏部尚書馬文升。
吏部作為六部九卿之首,馬文升多年夙願一朝達成,乾勁十足,加班什麼的司空見慣。
而吏部作為文武百官奏折上傳的必經之路,馬文升手裡也就有了把奏折送不送到內閣和弘治天子手裡的權力。
“這個焦芳,果真是不學如芳,不學無術。”
馬文升很鄙夷的把一份奏折扔到一旁,這是新任禮部右侍郎焦芳的奏折,而這位新官上任之後已經寫了好幾道奏折。
看似言事,實際上都是車軲轆話,沒卵用。
而且馬文升本來就對焦芳的印象不好,肯定要把焦芳的奏折壓一壓,十本裡麵遞上去一本都是多說。
馬文升正在挑揀奏折的時候,得知張驥來訪,笑容頓時洋溢在臉上。
對這個孫女婿,他打心眼裡滿意喜歡,急忙讓人請進來,結果又看到了王守仁,臉色不太好看。
王守仁是李東陽看好的後輩,而馬文升和李東陽的關係,因為劉大夏糟糕的很,但孫女婿的麵子不能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