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侶端現在又被卷入馬玠一案,對張驥十分有利,可以在對方的麻痹大意下,出其不意的一舉攻破對方的心裡防線。
除此之外,對徽商,對晉商,也要加大力度,那些商人手裡掌握的資料,非常有用,甚至是扳倒某些大佬的利器。
張驥在安陸的時候,養成了一個小習慣,那就是側寫。
回到家,他再次開始梳理,把整件事都從頭到尾的捋了一遍。
最後在侶端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圈,這位他沒打過交道,但是既然是京官,還是戶部尚書侶鐘的兒子,那麼稱呼一聲衙內也沒錯。
在張驥看來,侶端有身份和能力把整件事串起來,因為他不會小看一個衙內的能量。
身邊的近人,陸續來到昌國公府,聚集一堂。
馬璁先是說了馬文升的難處,今天早朝,午朝,馬文升被劉大夏,李東陽等人攻訐質問,場麵很難堪。
這也就是說,通過京察再想搞事情,基本上不可能了,否則到時候發飆的就不止戶部尚書和劉大夏。
而李東陽明裡暗裡在給劉大夏,乃至侶鐘站台,不知道是不是代表了內閣的意見,一旦是,馬文升的日子怕是更不好過。
張驥把板子翻過來,讓眾人看著,他對馬璁說,“告訴馬大人,不用再給戶部施壓了,繼續正常的京察即可。”
馬璁也看到了張驥重新畫的側寫草圖,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徐光祚,郭寧,許泰等人都看明白了,合著最大的嫌疑人,早就進入了他們的視野,說明之前的功夫沒白費。
郭寧嘿嘿笑道:“侶端,這個家夥太有動機和能力了,身為戶部尚書之子,肯定是把戶部上下都摸透了,本身又是光祿寺少卿,還有馬誠的佐證,二哥,現在就把他拿下吧!”
張驥擺手,“現在還不急,侶端還牽扯到馬玠的舊案,先借助這一點控製他,然後再收網,我們先從外圍打開突破口,讓他百口莫辯。”
張驥這邊摩拳擦掌的時候,侶端也沒有閒著,就像是兩條平行線,各忙各的,但注定會由平行線變成相交線。
侶端有銀子,但是出入李東陽府上的時候,一份禮物都沒帶,隻是闡述了一下本職工作,順便幫侶鐘敲敲邊鼓。
李東陽對侶端的印象還行,關鍵是侶鐘這個戶部尚書對他的每次吩咐完成的都挺好,所以就高看了侶端一眼。
侶端離開李東陽府邸的時候,和王守仁巧遇,王守仁當然也認識同樣是二代出身的侶端,相互頷首為禮。
王守仁自從完成了王越的葬禮,已經確定下來會在刑部任職,起步就是主事。
今天來是向李東陽私下裡講一下刑部的種種,但是巧遇侶端,話題自然先切入到了馬玠的案子,侶端在這個舊案上,牽扯的可不是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