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通商絲路,折戟林邑 33:褚太後兩議西征,司馬勳一賄庾希(1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5875 字 3個月前

百官退朝,褚蒜子命太監靈高,把丞相司馬昱傳到含章殿。含章殿內除了侍奉的丫鬟、太監,彆無他人,隻有褚太後一人來回踱步。

司馬昱來到殿前,作揖道:“太後召喚微臣,有何要事?”

褚蒜子道:“漢主李勢,昏庸無道,川中動蕩,桓溫既然有誌收複西川,庾希等人為何反駁。長此以往,幾時統一?”

丞相司馬昱道:“回稟太後,並非臣等不想統一,而是滿朝文武,多依附庾家,多為庾亮、庾冰舊部,庾希不想西征,其他人說也無用。”

“太後,自遷都建康,王氏最望,世稱‘王與馬,共天下’。王丞相死後,庾氏外戚掌權,又稱‘庾與馬,共天下。’五位國舅,雖故去四人,但庾希後起之秀,不可小覷。”

“說來說去,還是庾希阻撓西征。”

褚蒜子道:“丞相說的有理,朝堂上君臣一心,遠比西征更重。哀家隻是擔心,倘若桓溫不遵旨意,執意出兵,那可如何是好?”

司馬昱道:“桓溫上任荊州,立足未穩,未必敢貿然行事。”

褚蒜子聽罷,微微點頭,便不準西征蜀川之事。

......

朝議對桓溫討蜀,未能準許,參軍郝隆隻得回到荊州,麵見安西將軍桓溫,此時身邊眾將正跟隨桓溫議事,郝隆匆匆上堂,作揖道:“奏請出征的奏章,未被準許,又打了回來。”

桓溫聽了,倍感沮喪,側身靠在榻上的被褥上,無奈說道:“如此良機,耽擱過去,定是朝中庸碌之輩,教唆太後。”

郝隆道:“聽說此番朝議,無人據以力爭,大臣多不支持,尤其是侍中庾希極力反對。”

“庾希小兒,妄自尊大,自以為是,遲早誤了朝廷大事。”桓溫道。

“是呀,”桓豁道:“朝中一群迂腐讀書人,怎比兄長之誌。”

“唉......”桓溫道:“如此這般,寂寞無為,先主司馬師、司馬昭在天之靈,若能得知,必將笑話。”

隻見又站出一人,此人正是司馬勳,自從褚蒜子入宮封後,作為王府舊臣,司馬勳被封到荊州任職。庾翼箭傷死於任上,桓溫接任荊州,司馬勳又成了桓溫的麾下。司馬勳說道:“伐蜀時機,千載難得,末將追隨太後多年,要不然末將回京,再勸太後?”

“嗯......偉長回京,我便放心,再陳說厲害,規勸太後發兵。”

“末將領命。”

三弟桓豁道:“若太後仍不準呢?”

桓溫坐起身來,雙手捏著枕頭,心中發狠說道:“此番伐蜀,我必孤注一擲,勝則流芳後世,敗則遺臭萬年!”

話語擲地有聲,說的司馬勳、桓豁頓時愣住,桓溫道:“三弟傳令下去,即日起加緊操練人馬,一個月後,無論朝廷,準與不準,我便發兵!”

“遵命!”眾將領命,加緊練兵,準備討伐西蜀之事,桓溫膽識不凡,後有宋代詩人徐鈞作詩《桓溫》有讚:

世有英明善治君,奸雄屈伏作能臣。

儘忠於國人臣事,底事甘為跋扈人。

二度請命伐西蜀,司馬勳沿江乘船,返回京師,求見太後褚蒜子,此時丞相司馬昱、侍中庾希正陪在褚太後左右議事。一見司馬勳到來,這位王府舊臣,已有一年多未見。

褚蒜子道:“今日來的正好,想必桓溫又有奏疏,丞相、侍中都在此,卿家直言無妨。”

“微臣回京,仍是為伐蜀之事。”司馬勳道。

褚太後道:“前番郝隆前來,哀家未能準許,卿家莫非還要再勸?”

司馬勳道:“無論朝廷,能否準許,那桓溫都將伐蜀。”

庾希一旁問道:“朝廷已是駁回,難道桓溫想抗旨不尊麼?”

司馬勳作揖道:“何止抗旨不尊,桓溫還發下狠話,說什麼不能流芳千古,便要遺臭萬年。”

“啊?”褚太後道:“桓溫真是膽大妄為,說此悖逆之言!”

“太後息怒,”司馬勳道:“微臣以為,此時討伐西蜀,也無不可,恰當其時。”

“卿家儘管說來,願聞其詳。”

司馬勳道:“統一天下,年年朝議,歲歲無果,如此空談,半壁江山,要等幾時?”

庾希道:“桓溫官居荊州,若再得西蜀,則三分天下有其一,可謂晉朝第一大權臣,此人誌存高遠,難居人下,才乾堪奇,心術更異,不可不用,但不可重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