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通商絲路,折戟林邑 46:夏侯澄泣血報危,褚太後一征林邑(2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5099 字 6個月前

前人辛苦傳今世,今輩無顏對祖先。不忍偏隨一隅靜,千金寧願換狼煙。

國丈褚裒的喪事處理過後,太後褚蒜子回到宮中,正好路過寶光閣,裡麵傳來朗朗誦讀之聲,褚太後沿著讀書聲,入了閣中。

閣中四人,正是小皇帝司馬聃、郡主司馬道福、質子慕容宇,還有帝師孫綽。眾人一看太後駕到,紛紛起身拜見,褚蒜子問道孫綽:“先生教書,朗朗上口,醒人耳目,今日教授的哪門學問?”

孫綽道:“臣今日為陛下講的《史記》,傳記有雲:興必慮衰,安必思危。”

“司馬遷這話說得好,哀家如今是既慮衰,又思危。”

“敢問太後,衰由哪來,危從何起?”

褚蒜子道:“日南郡丟了,小小蠻賊範文,起兵數月,連敗官軍,占了大晉的日南郡。”

孫綽道:“蠻邦作亂,朝廷應出兵討賊,收複失地。

褚蒜子道:“丞相、侍中皆不主戰,日南煙瘴之地,遠在萬裡之外,一旦出兵,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孫綽道:“日南雖遠,大晉疆土;林邑雖小,養必為患。林邑蠻賊,不可姑息,大晉故土,寸土難舍,即便煙瘴之地,敢來犯者,雖遠必誅!”

褚太後聽了,心中十分振奮,說道:“滿朝文武,偏安厭戰,若有一人能如先生見識,何須哀家作難。”

孫綽拱手跪倒:“微臣不才,願為驅使,從征林邑,收複日南。”

隻見小皇帝司馬聃道:“兒臣願為母後禦駕親征!”

質子慕容宇道:“孩兒願為太後做大將軍!”

“微臣壯誌未酬,定當效命,萬死不辭!”

褚蒜子點點頭,說道:“春分研墨,哀家要傳諭百官,祖宗基業不可棄,否則無顏於先祖,更無顏於後世。”褚蒜子親擬懿旨,詔諭百官,決心收複日南郡。真可謂:

高枕百官隨板蕩,膽寒不及小兒郎。未思社稷千秋亂,寧醉府寮陳釀香。

煙雨春風搖倒影,笙簫絲竹痛流光。回看秦漢日南郡,至此悠悠仍是殤。

到了次日,百官上朝,拜見太後,褚太後道:“蠻主範文作亂,自稱林邑王,占我日南郡,氣焰囂張,久必為患,哀家夜不能寐,意欲討伐。”

丞相司馬昱道:“如今中原未複,又出兵日南,戰事頻頻,朝廷負擔過重,日甚一日,隻恐世人說道。”

褚蒜子問:“天下大亂,偏安一隅,朝廷不負擔,誰人能負擔?”

侍中庾希道:“但北方未平,兵馬多在江淮駐紮,調動兵馬,何止萬裡,不切實際。”

一看百官都有些消極,懶得管萬裡之外的日南郡,褚蒜子道:“林邑蠻兵,不過萬餘人,雖是疥癬之疾,但日南郡與大晉十指連心,陷於賊首,痛之肺腑。哀家決議調用交州、西蜀諸路人馬,水路並進,收複日南。”

褚蒜子說話擲地有聲,態度堅決,殿下紛紛私議,褚蒜子看著慵懶的百官,又叮囑道:“戰與不戰,不勞多議,眾卿所論,應是誰人掛帥?”

文武百官,一看褚太後認真起來,知道褚蒜子南征的決心已是堅如磐石,開始轉變態度。丞相司馬昱道:“日南郡比鄰九真郡,可命九真太守灌邃,率兵南下;再命蜀中派出一支兵馬,兩路大軍,收複日南。”

一個大臣奏道:“如今司馬勳鎮守漢中,周撫鎮守西川;西蜀之中,剛剛平息,不宜調兵。”

庾希說道:“討伐日南,難在征途,翻越西南煙瘴之地,路途蹣跚,不如啟用蜀中滕畯,此人頗知水師,可為主將,臣奏請調集嶺南戰船,督率南洋舟師,由海路進發林邑。”

“走海路?”

“正是,”庾希道:“林邑國主,以橫山為界,橫山乃天險,不宜翻越,不如由水路繞行,既快且便。”

“哀家準奏,即刻傳旨,從九真、嶺南調撥兩萬人馬,水路並進,討伐林邑,收複日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