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就那麼大的地方,屯兵五萬,又要征繳錢糧,隻恐苦了子民百姓。”
庾希道:“太後明見,桓溫此番北伐,征調十二路大軍,眼看已是節製天下兵馬,可皇族諸王,手上無兵,暗弱無能,有朝一日,桓溫謀篡,司馬氏手無縛雞之力呀!”
聽了這話,是著實戳痛了褚蒜子的心底,東晉立國江東以來,司馬氏皇族之中,除了品德高尚的丞相司馬昱,無一人成器。褚蒜子道:“回想前朝,司馬氏諸王,個個擁兵自重,大亂中原,釀成八王之亂,現如今皇室衰弱,一無是處。這個大晉江山,真是羞於啟齒。”
司馬勳道:“臣以匡扶朝綱,重興大晉,視如己任,必竭力效忠,重振皇室。”
庾希也道:“司馬將軍忠心可嘉,真乃司馬氏棟梁之才,太後委命任用,何愁司馬氏不能重興?”
看著一臉赤誠的司馬勳,好歹是皇室宗親,又難得威猛勇武,庾希左一句、右一句幫襯說好話,褚蒜子這才答應,準許北伐之後,漢中屯兵加增至五萬人。真可謂:
女主河山眾男狂,前門猛虎後門狼。虎盤江左眈巴蜀,狼隱兩川探鄂襄。
亂世浮生雄傑起,內憂外患隻身忙。驚濤惡浪拍淒岸,半壁江山覆野涼。
司馬勳在京城住了幾日,拜訪一番故交,便乘船北去,過江到江北大營。此時奉命屯集江北大營的諸路人馬,已紛紛彙集。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冬天,大都督桓溫點起十二路大軍,共計八萬餘眾,奉太後褚蒜子的旨意,開啟了太後攝政時期的第五次北伐。
江北大營,位於壽春,校閱場邊,高搭點將台,荊襄、漢中、江東等諸路人馬,集結成軍。
大都督桓溫登上點將台,軍師譙秀、車胤、郝隆緊隨左右,十二路主將分站左右,跟隨點將閱兵。這麾下十二路人馬依次是:
第一路平西將軍朱燾、第二路西戎校尉司馬勳、第三路北中郎將荀羨、第四路西中郎將謝萬、第五路征虜將軍謝石、第六路鎮蠻護軍桓雲、第七路輔國將軍桓秘、第八路振威將軍桓衝、第九路冠軍將軍鄧遐,第十路中軍將軍周閔、第十一路安北將軍諸葛攸,第十二路龍驤將軍袁真。
十二路人馬依次列陣,桓溫站在點將台,十二位帶兵主將分列左右。桓溫道:“今燕王負盟,自立為帝,舉兵造反,直至洛陽。太後懿旨,發兵十二路,北伐中原,即日開拔。”
隻見一匹快馬飛奔而來,馬上校尉翻身下馬,作揖言道:“右將軍王羲之來報,會稽郡糧草,已籌集半數,即日由水路北運。”
江東最富庶的地方便是會稽郡,朝廷多次從會稽郡征調錢糧,桓溫本想糧草先行,但眾人一聽坐鎮會稽的王羲之隻籌措到半數糧草,讓眾將一陣遲疑。
五弟桓衝作揖道:“啟稟大都督,自古用兵,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時至今日,朝廷隻撥付半數糧草,一旦發兵,糧草不足,如何交戰?”
桓溫沉思片刻,說道:“諸位將軍,糧草不足,有何良策呀?”
帶兵打仗,最忌錢糧不足,眼下朝廷貧瘠,隻給半數,讓眾人長籲短歎,無可奈何。老軍師譙秀道:“大都督,老朽以為,半數糧草,不可傾巢而出,一旦糧儘,軍心必潰,不如先發半數人馬,急救洛陽,待糧草到齊,再發全額兵馬。”
桓衝道:“老夫子所言,不敢苟同,兵馬減半,隻剩四萬大軍,而燕軍十五萬眾,敵眾我寡,則難以取勝。”
譙秀道:“燕軍雖盛,剽而不精,燒殺搶掠尚可,排陣操練欠佳。大都督以險扼敵,出奇製勝,以少勝多,未嘗不可。”
隻帶半數人馬,使得左右眾將,北伐之心,頓時喪氣不少。桓溫見眾人情緒低落,擲地有聲的說道:“兵貴神速,迅雷之勢,一蹴而就,半數人馬足以克敵。”
桓溫膽大心細,竟然真敢減半兵馬,眾將眼中又頻現詫異。桓溫道:“傳我帥令,各營先選精兵,半數出征。命龍驤將軍袁真留守壽春大營,掌管後軍,等候後繼軍糧。”
“得令!”袁真道。
桓溫又道:“中軍將軍周閔為先行官,點三千人馬,即日啟程。”
“得令!”
糧草不足的晉軍,隻得把一半人馬留於袁真,駐守壽春大營,等待後續糧草,大都督桓溫隻率另外四萬精兵,大舉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