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除瘟抗疫,三征林邑 95:桓都督請旨遷都,王彪之獻計辟路(1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6092 字 5個月前

自從荀羨在汶水之戰打通糧道,桓溫率兵一路驅弛,使得燕軍落敗而逃,退守冀州,不敢再犯中原,此番北伐,也以秦、晉聯軍獲勝,就此而終。

中軍帳內,眾將分坐兩旁,桓溫正盤算著下步打算。五弟桓衝道:“燕軍欲爭中原,節節失利,今早探馬來報,慕容評已往冀州,將欲北逃,兄長何不趁此良機,直搗幽燕,一蹴而就。”

“慕容評等人雖是敗北,但尚有兵馬數萬,豈是輕易可取?”

“那兄長還在等什麼?”桓衝問道。

桓溫道:“前日朝廷傳諭,已聯合秦王苻生,出兵壺關,抄燕軍後路,合圍慕容評,可是連等三日不見動靜,是何緣故?”

司馬勳一旁站起來說道:“苻生生性勇猛,為人暴虐,反複無常之輩,此人未必可信。”

參軍郝隆(字佐治)也道:“說不準是秦王言而無信,”

郝隆猜的十分準確,秦天王苻生確實想讓苻黃眉坐山觀虎鬥。此時晉軍還不知道,苻黃眉還是違背了苻生的旨意,在王莽嶺主動出擊,小勝一戰。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正在七嘴八舌之時,參軍車胤匆匆回營。車胤在苻黃眉手下,好歹做個幾天筆吏,派去打聽合兵攻燕的消息,如今回來,桓溫早已焦慮多時。

桓溫問道:“軍師此去華陰,可打探到什麼消息?”

車胤道:“大事不妙。”

“難道苻生背信棄義,不肯相助?”桓溫問。

車胤道:“那秦王苻生即位之後,殘暴無常,弑殺成性,幾個輔政老臣,皆被苻生滿門抄斬,秦國早已無人敢言。出兵相助之事,更是遙遙無期。”

“如此說來,果不出所料,合圍是假,不如早早收兵。”

看著桓溫萌生退意,軍師譙秀道:“大都督功勳卓著,洛陽百姓無不信服,當奏請天子,遷都洛陽。”

“遷都?”桓溫道:“朝廷在江東立國多年,豈能輕易答應?”

譙秀道:“三國年間,曹操曾遷漢獻帝定都於許昌,由此攜天子以令諸侯。如今大晉朝廷,朝中百官,門庭各立,偏安一隅,若不挾天子,豈能號令百官?大都督心懷抱負,何日如願?”

“嗯。”桓溫道:“軍師所言,實戳我心。”

譙秀道:“若恩準遷都,大都督可挾天子以令諸侯;若不準遷都,足見朝廷對都督懷有猜忌之心。何不奏請一表,試探深意?”

“所言極是,當親擬一封奏疏,奏請遷都。勞煩佐治先生,趕回建康,麵呈太後。”

“下官領命。”郝隆道。

桓溫親筆書寫奏疏一封,交於郝隆(字佐治)趕回京師,奏請遷都。遷都關乎東晉社稷的大事,更關乎君臣之間的信任,這才引出:

故都尤在誌難休,欲挾天子令諸侯。

孟德雄心問天下,桓溫一奏百官憂。

天子遷都,自古以來,是關乎天下之大事。何況桓溫雄心勃勃,朝廷士族林立,遷都奏疏自然就是桓溫拋出的一個燙手芋頭。

單說郝隆回到京師,早朝之上,呈報了大都督桓溫奏表。郝隆奏道:“燕軍大敗,落荒而逃,大都督加固洛陽城防,聚集百姓,深得人心。”

“桓溫北伐,擊退燕軍,收複故都,功勳卓著,哀家之意晉爵郡公。”

郝隆道:“大都督以為,洛陽帝氣旺盛,居天下之中,東漢、曹魏皆曾以洛陽為都城,更是先帝司馬炎開國之地,失而複得已有多年。大都督特奏請太後、皇上,移駕中原,遷都洛陽。”

郝隆又問道:“不知太後意下如何?”

褚蒜子正在猶豫,隻見侍中庾希奏道:“微臣以為,遷都之事,暫不可議。”

“卿家說說,為何不可議。”

庾希道:“自八王之亂,二京淪陷,中原荒廢,孤有一座洛陽城,況且前日奏報,秦國失信,不曾增援。有秦、燕擾亂,洛陽乃四戰之地,難有生機,難以為都。”

郝隆道:“庾侍中多慮了,中原百姓,飽受戰亂,流離失所,陛下若能遷都,重聚民心,中原之地,百廢重興,易如反掌。”

庾希笑了笑說道:“易如反掌?朝廷遷都,國之大事,豈是大都督一紙奏表,說遷就遷的。”

“早複中原,收複二京,乃我大晉曆朝天子宏願,如今洛陽穩固,奏請遷都,有何不可?”

庾希道:“昔日,楚莊王有問鼎之心;今日,大都督有遷都之意。如此雄心勃勃,還想挾天子回中原麼?”

“分明是桓溫彆有用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