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除瘟抗疫,三征林邑 95:桓都督請旨遷都,王彪之獻計辟路(2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6092 字 2個月前

“好了好了,二位卿家不必爭吵,百萬子民,由中原遷入江東,實屬不易,再若遷回,何其繁瑣,容哀家思量。”褚蒜子當堂未定,郝隆、庾希這才作罷。

遷都洛陽,如此龐大的工程,不是說說便能定,褚蒜子頓感無能為力,便把丞相司馬昱、侍中庾希、禦史中丞王彪之三人召到崇德宮,再做磋商。

褚蒜子回想桓溫奏報遷都之事,掐著手指一算,說道:“自桓溫初次北伐,在中原遣將屯兵,已有五載,招賢納士,招兵買馬,威震一方。這次提議遷都,分明是施以威風,而震朝廷。”

庾希道:“太後萬不可聽信,桓溫奏請遷都,是挾雄兵以令天子,以天子再令諸侯,若是處處聽命桓溫,皇威何在?君權何在?桓溫早晚篡位。”

丞相司馬昱道:“桓溫野心,世人皆知,他是雄兵在手,有恃無恐,此事若是不準,隻恐桓溫必然猜忌,不與朝廷同心。”

司馬昱、庾希都臉上犯難,難以應對,唯有王彪之(字叔虎)不語,褚太後問道:“王彪之你屢有奇謀,為何不出一言一策?”

王彪之道:“微臣主張遷都。”

“啊?”庾希大驚,站起身走到王彪之近前,問道:“叔虎兄,你糊塗啊,朝廷待你如何,太後待你如何,陛下對你何等器重?你卻為桓溫說話,是何用意?”

王彪之嗬嗬笑了起來,心中絲毫不亂,說道:“桓溫奏表遷都,暗藏野心,我等奈何不得。隻是商丘、許昌等地尚未收複,洛陽孤立,仍是四戰之地,兵馬可跋山涉險,遷都搬家隻能走大路。如今陸路不通,也應先修路才是。”

褚蒜子聽了王彪之所論,頗為讚同,說道:“王彪之所言,正合哀家之意,請丞相協百官聯名請願,上奏遷都;再請侍中代筆,即刻回函桓溫,命其打通坦途,儘早修路。讓郝隆風風光光來,滿懷顧慮去。”

“臣等遵旨。”司馬昱等拱手道。

......

參軍郝隆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返回洛陽大營,狼煙散去的洛陽大營,難得有了歌舞之聲,幾名歌姬,執木劍起舞,左右文武將佐,都是出身荊襄的老部下,一個個推杯換盞,難得休閒。

隻見一個校尉,從旁邊副將身後快步走過,湊到桓溫近前,附耳說道:“啟稟大都督,郝隆軍師回營。”

桓溫頓了一下,一說道:“歌舞打住,先退下吧。”

眾人歌舞酒興,戛然而止,幾個木劍歌姬紛紛退下,桓溫道:“快請郝隆參軍來見。”

隻見郝隆快步入帳,作揖道:“下官郝隆,見過大都督。”

桓溫雖是酒醉微醺,但心中十分清楚,問道:“郝參軍此去京師,奏請遷都之事,太後如何答複?”

“太後已恩準遷都。”

“哦?”桓溫心中萬沒想到自己試探朝廷,太後褚蒜子卻接了招,桓溫問道:“太後就沒一句推辭?”

“大臣們頗有微詞,太後並無異議。”

“那太後打算幾時遷都?”

郝隆道:“太後之意,說中原各州,尚有商丘、許昌等地尚未收複,請大都督儘早收複,並修繕大路,以便朝廷運送輜重。”

“這.......”桓溫心想,若是修路,打通坦途,這可費大勁了,褚蒜子還是想變本加厲的讓自己掃平中原。

隻見軍師譙秀道:“太後所言,分明是找托辭,看來太後心中,對大都督仍有顧忌。”

郝隆道:“下官回想起來,何止太後有顧忌,那侍中庾希,厲聲阻攔。朝中文武對都督戒心,豈止一人?”

桓溫一時冷靜了下來,不禁歎道:“我欲以軍功助仕途,如今已是功高震主,滿朝生畏了。”

四弟桓秘道:“兄長功高又怎樣?丞相、侍中皆是文弱之輩,滿朝大臣,偏安一隅,胸無大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遷便不遷。”

郝隆問道:“敢問都督,尚未收複的中原州縣,打還是不打?”

“如此看來,想立身於世,唯有養寇自重,我雖功高,也難逃此惡名。”桓溫歎道。

郝隆道:“下官以為,太後婦道人家,聽信讒言,在所難免,不如先退兵而回,待到明年,新君便要親政,待太後還政,另是一番天地,都督可大有作為。”

“也罷,郝隆之言,正合我意,姑且退兵。”

車胤起身作揖道:“燕軍已敗,中原各地,收複有望,大都督何不乘勝追擊,直搗燕趙?”

桓溫冷冷露出笑意,說道:“武子先生,謀勝之道,你勝我十倍;謀身之術,你遜我十倍。古往今來,誰不敬梟雄?卻最難做忠良。傳令下去,各營退兵!”

褚太後的五次北伐,因朝廷與桓溫相互猜忌,草草而終。桓溫僅留副將陳祐率數千人馬,留守洛陽,中原亂世,依舊未解。真可謂:

臣子用心漸失常,最難自古是忠良。胡塵南北風單至,漢室春秋淚兩行。

隻顧江東絲竹樂,淡看關內暗無光。窮沙散儘寒香在,幾度河山總覆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