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除瘟抗疫,三征林邑 102:晉軍火燒千牛陣,林邑折戟漢南山(2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5685 字 6個月前

“末將遵命!”

夏侯澄轉身而去,二弟溫式之道:“兄長可多備柴球、衝火車,再撒下硫硝、火種。待牛群趕至蓬草地段,縱火焚之,一戰可破!”

“好,就依軍師之計。”

先行官夏侯澄點齊三千騎兵,率兵二度出戰,溫放之、溫式之、灌遂、劉雄等人各領兵士在蓬草,隻做藤枝滾團、衝火車,又灑硫硝、火種,等候林邑牛群。這才引出:

群牛威武勢隆隆,荒草叢生連碧空。片刻風綿吹塵渡,霎時煙罩燒雲紅。

揮鞭鐵騎揚坡陡,擺尾野牛行僻窮。不問千斤狂獸至,唯瞻烈焰燎熏中。

初戰告捷的黎仲太,率牛群大舉進發,正尋晉軍營地,半路之上,正好撞見二度來戰的夏侯澄。一見牛群,夏侯澄大喝道:“林邑賊子,夏侯澄在此。”

黎仲太一見晉軍,立刻命牛隊列陣,趁著擺陣之時,夏侯澄道:“眾將士,亂箭射殺!”

這牛皮甚厚,偶爾一箭,如同撓癢,對牛無關緊要,黎仲太一看晉軍隻射箭,不出兵,便傳令道:“不可坐以待斃,群牛衝出!”

號角鳴響,林邑兵催牛出戰,一看牛隊衝來,夏侯澄道:“收箭撤兵!”

獨龍牛追擊在後,晉軍詐敗而逃,一路追擊,便望見那片蓬草。

黎仲太率兵將要進蓬草,旁邊副將勸道:“大將軍不可貿然入草地。”

“為何?”

“此時過午,眾將士腹中空空,正逢饑餓,況且此地蓬草多枝,若有火攻,如何抵擋?”

黎仲太道:“晉軍若燃蓬草,必然借風而起,今日無風,難以燎原。即便火攻,我等見火便撤,又能奈我何?”

其他眾將還想規勸,奈何此時牛群也餓了,未等下令,不少大牛閒庭信步進了蓬草地,黎仲太大喜:“真乃天賜寶地,人少食一頓,無關緊要,到是此地蓬草,可喂飽牛兒,待到全勝,再用膳無妨。”

但凡蓬草必在山坡,眼看夏侯澄率騎兵上了山坡,林邑又有副將道:“晉兵登高而上,大將軍仰攻,地勢不利。”

“嗯...”黎仲太心想,由下往上攻打,確實不占便宜。

正在猶豫片刻,隻見幾個火球從高坡之上,熊熊滾下。乃是柴草成團,點燃的火球,翻滾而下。林邑將士大驚失色,黎仲太道:“將士勿慌,今日無風,撤走便是。”

話音未落,隻見火矢射出,亂箭如雨,帶著火苗,射入蓬草,草地中早已灑滿硫硝、火種的蓬草叢,頓時火燒連片,人牛莫出,全都困在火海之中。真見得:

草莽濃煙隨野高,蕃戎難出烈紅照。

縱然牛勇力無疆,唯見火披漫山燒。

獨龍牛遍遭烈火圍困,嚇得驚奮而起,亂竄火海,林邑兵將是甩落叢間。煙火燻天,方向難辨,牛群亂竄,林邑兵被撞死、踩死無數,化作塵灰焦炭。

一場惡戰,千牛陣或是燒死,或是逃竄,化作煙雲,唯有主將黎仲太,攜百餘騎兵,躲過一死,逃出蓬草,退往漢南山大營。

溫放之見殘餘逃走,揮鞭說道:“千牛陣已破,收複鹹驩,隻在今日,隨我殺出!”晉軍大隊人馬,追擊黎仲太殘部,先打漢南山大營,再追往橫山。

林邑國王範佛正在等候消息,隻見黎仲太滿麵塵灰,乾咳不止,被人扶進大帳。

範佛和軍師範登雲等人大驚,範佛問道:“大將軍何至於如此大敗?”

黎仲太道:“今日交戰,晉軍以火攻之,我欲退兵,未曾想草叢布有硫硝,頓時四野烈火,千牛陣潰散如煙,大敗而回。”

“啊?”範佛大驚,背手來回踱了幾步,問道範登雲:“軍師之見,如何是好?”

軍師範登雲道:“探馬來報,晉軍不過兩萬,而大王一敗再敗,並非我等無能,而晉軍多謀,全賴溫放之一個儒生,用計所致。為今之計,可依仗橫山天險,死守不出。前有雄山為屏,後有日南糧草,可據晉軍。”

“也罷,我討大晉,如蛇吞象,待到屯兵十萬之時,何愁九真不得。暫且收兵,據守橫山,不可戀戰。”範佛道。

林邑兵馬紛紛拔營,憑借兵力優勢和橫山天險,死守不敢冒出。溫放之、溫式之所率晉軍雖得勝利,但東晉朝廷並未乘勝增兵,隻因北方燕國企圖卷土重來,蠢蠢欲動,使得東晉已無暇顧及萬裡之遙的日南郡,故而雙方各自停戰。

東晉升平元年,公元357年末,交州刺史溫放之,在鹹驩大敗林邑,收複九真郡下全部失地,晉朝南疆故土重回橫山為界,唯有日南郡未收複。後有元代文人陳孚《交州使還感事二首》其一首詩為證:

少年偶此請長纓,命落南州一羽輕。萬裡上林無雁到,三更函穀有雞鳴。

金戈影裡丹心苦,銅鼓聲中白發生。已幸歸來身複在,夢回猶覺瘴魂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