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之後,舟伐齊備,晉軍兵臨南岸,準備舟渡。黃河滔滔水流,東逝而去,隔河相望,對岸東阿,毫無動靜。
對岸正是東阿的艾山,艾山雖小,卻是攻占東阿的橋頭堡。眾將對謝萬主攻之策,心懷躊躇。隻見大都督謝萬,催馬趕至河邊,戰馬打轉,往返一個來回,勒馬眾將跟前。滔滔黃河水,使得謝萬心生感慨,不禁詩興大發,吟道:
“洶湧碧波黃,參沙水蒼茫。浪打嘯兩岸,濤聲振四荒。
齊甲據岸北,魯車碾南襄。舟駐艾山下,一統永歲長。”
慷慨賦詩,吟誦興起,見眾人心懷遲疑,默然不語,又聞謝萬道:“如今三軍至此,隔河數日,當先發製人,免於坐以待斃。”
老將庾條心中不服,坐在馬上,便作揖問道:“敢問都督,黃河乃天險,何言坐以待斃?”
謝萬道:“今秋開戰,燕國起兵,鮮卑人不懂造船,隔河不動,正是等待入冬,踏冰而過。”
“我等可據守河岸,即便入冬,亦可破冰拒敵。”庾條道。
“寒冬作戰,乃鮮卑擅長,並非我等優勢,萬不可等到今冬。”
見眾人再無異議者,謝萬說道:“傳我帥令,命諸葛攸為前軍,點齊兩萬人馬,先渡黃河,攻打艾山,不得有誤。”
“末將遵命!”諸葛攸點齊前軍兩萬人馬,紛紛登船乘舟,由黃河北渡,攻打東阿,直指艾山腳下。之所以殺向東阿,隻因這段河道相對較窄,無論是晉軍渡河,還是燕軍踏冰,都是首選之地。真算得:
冬有冰封秋觀潮,艾山巍峨鎖狂蛟。
岸尋少聞龍門潛,攀頂不知泰嶽高。
東阿的艾山之上,太傅慕容評、與大將傅顏、司馬悅明等登上山巔,遠遠張望,見大批渡船一字橫排,駛向北岸。慕容評道:“諸位將軍,誰有良策,儘可說來。”
隻見軍師陽鶩道:“晉軍本可隔河據守,隻是熬到今冬,南方兵士苦寒,必然不服水土。如今晉軍強攻,正好借此時機,擊潰晉軍。”
慕容評道:“也不儘然呐,晉軍若背水列陣,決死一戰,奮力廝殺,豈能取勝?”
陽鶩道:“謝萬若背水列陣,必須條件有二,其一必破釜沉舟,其二必全軍過河,如今看來,過河者不過兩萬,舟船未必鑿沉,將士豈能決以死戰?”
“軍師之言,正合我心。”慕容評道:“傳令下去,步兵打前,騎兵居中,弓弩督後,奮力廝殺。步兵退縮,騎兵踏之,騎兵膽怯,弓弩射之,隻許前進,不得退後!”
“得令!”
諸葛攸率兵紛紛登岸,正在此時,忽然艾山之上,搖旗遍野,戰鼓驚天,數萬燕軍蜂擁而出,衝下山來,直攻晉軍。
諸葛攸大驚,揮起掌中虎頭矛,大喝道:“速速迎戰,不可退卻!”
隻見東阿河岸,兩軍交錯,艾山腳下,殺聲驚魂。一場惡戰,片甲橫飛,血如泉湧,令人生畏。燕軍多是北方兵士,彪悍驍勇,凶猛異常,又有騎兵壓步兵,弓弩壓騎兵,層層督戰,無人後退,奮勇爭先。
剛剛渡河的晉軍措手不及,前隊後退,後隊爭船,變成一邊倒的大潰敗。諸葛攸一看軍心大亂,揮舞虎頭矛阻殺敗退兵士,可是人馬相擁,越退越擠,竟把諸葛悠連人帶馬擠到河邊,墜落水中。
幸好晉軍之中,多有南方兵士,善於水性,架著諸葛攸遊向南岸。敗退的晉兵,更是或是操船,或是浮水,競相逃命,殺死溺死者不計其數,大敗而潰。真可謂:
強渡黃河終落空,艾山浪湧鎖蛟鴻。
冰封不待流沙水,片甲沉漿儘向東。
東阿之戰,晉軍大敗,不僅折了諸多兵馬,還被燕軍搶去不少戰船、輜重。死裡逃生的諸葛攸被五花大綁,押回大營。
中軍帳內,謝萬大怒,質問道:“今日之敗,軍心大失,損兵折將,棄甲丟船,該當何罪?”
諸葛攸道:“眾將皆勸都督不宜渡河,都督不聽,如今兵敗,豈能隻歸罪我一人?”
“強詞奪理,還敢狡辯!左右侍衛,將諸葛攸推出去,斬首示眾!”謝萬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