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流民依附士族,朝廷在冊戶籍人口少,征募兵馬久久不足。如今土斷新政,流民入籍,使得東晉朝廷在冊人口,大幅驟增,壯丁人數也與之俱增,使得桓溫有了大舉征兵的機會。
這日,桓溫召集麾下眾文武將官,齊聚議事大堂,桓溫說道:“陛下英明,實行土斷,登記造冊的流民,何止百萬人口,我欲招募壯丁,舉二十萬大軍北伐。諸公以為如何?”
軍師郝隆道:“大都督麾下,擁兵十萬,再征十萬,需打造兵器,調集糧餉,動靜之大,隻恐震驚朝野,又遭群臣謗議。”
桓溫想起朝中那群士族大臣,心中越發不屑一顧,說道:“朝中臣子,皆是偏安之輩,胸無大誌,等朝臣共議,猴年馬月,耽誤了大事。”
桓秘道:“軍師說的不無道理,自大都督坐鎮荊州,庾希等人,甚是不服,隻有他庾家擁兵是忠良,而我桓家擁兵,便是野心。一旦征兵,必遭參劾。”
聽了兩人的諫言,桓溫也猶豫下來,隻見次子桓濟作揖道:“父帥不必猶豫,征兵征糧,收複中原,千秋偉業,豈是朝中小人可奪誌向?朝中百官,隻知坐享其成,偏安一隅,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我兒所言,正合我意。”桓溫道:“朝中百官,乃泛泛豎子,不足與謀,今決斷大事,隻在你我便可。”
軍師郝隆問道:“敢問大都督如何征兵?”
桓溫道:“我即刻擬旨,奏報朝廷,增兵十萬,奏請朝廷撥付糧餉,準造兵械鎧甲。”
“若朝廷不準呢?”
“朝廷不準,我便移營合肥,十萬雄兵,足威懾京師。看誰還敢說三道四。”
......
桓溫的奏疏曆陳東晉土斷之利,要借著在籍百姓大幅增加,乘機征兵,擴充軍備,也讓晉帝司馬丕萌生的北伐之心。
早朝之上,司馬丕道:“桓溫上奏,土斷以來,戶籍大增,請旨加征錢糧,充實二十萬人馬,北伐中原,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護軍大將軍庾希出列奏道:“陛下,萬不可讓桓溫征兵,桓溫曆次北伐,皆未能平定中原,如今朝廷土斷,錢糧剛有節餘,桓溫便上奏證兵,若以二十萬人造反,江東諸地何以擋之?”
丞相司馬昱也道:“桓溫為官,桀驁不馴,擁兵自重,且自作主張。若恩準北伐,桓氏兄弟大肆招兵,勢可敵國,一旦謀反,則無計可施。”
司馬丕此時心中也不急於北伐,司馬丕道:“太後聽政時,桓溫數次北伐,為何安然無恙?”
丞相司馬昱道:“皆因太後手中,有桓豁在手,視如人質,桓溫才不敢造次。”
晉帝司馬丕知道自己管不住桓溫,又問道:“以諸位愛卿之見,朕該如何答複桓溫?”
“這......”大臣們知道桓溫難管,又無人敢得罪桓溫,交頭接耳,相互看看,無人敢言。
又是庾希道:“桓溫擁兵自重,若能請其入朝,在朝輔政,則兵權可交他人。”
“朕奪桓溫的兵權,桓溫豈能答應?”司馬丕道。
庾希道:“陛下可傳旨,將荊州都督之職,改任桓豁,如此一來,兵權還在桓家人手上,隻要桓溫入京,便無後顧之憂。”
“好,”司馬丕一想,自從桓豁平定日南郡,一直閒在荊州,正好調換,便說道:“就依愛卿之言,召桓溫回京,不知何人可赴荊州,擔此重任?”
“長史殷涓可擔此任。”
“即刻命殷涓趕赴荊州,加封桓溫侍中、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賜其羽葆鼓吹一部。隻要桓溫回京,朕說到做到,絕不輕待。”
......
庾希的長史殷涓,作為天子欽使,乘船西進,直奔荊州都督府。前文有交待,這殷涓本是前任大都督殷浩之子,庾、殷兩家,又是世交,所以殷涓對庾家是言聽計從,忠貞不二。
荊州都督府的人趕忙通稟桓溫,桓溫正與眾文武官員議事。一聽京師來使,又是殷涓前來。桓溫道:“朝廷遣使殷涓,趕到荊州,莫非已恩準北伐?”
軍師郝隆道:“在下之見,此事未必。”
“何以見得?”
郝隆道:“殷涓其人,乃殷浩之子,庾、殷兩家交情深厚,非同一般,算得上過命之交。朝廷遣殷涓前來,誰敢斷定,是天子之意,還是庾希之意?”
“嗯......”桓溫道:“那庾希小兒,會出什麼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