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六伐中原,智除奸佞 170:簡文帝擁戴登基,庾始彥回京受阻(2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6405 字 6個月前

司馬晞道:“正因大將軍不知,本王才著急。”

殷涓道:“大將軍乃當朝國舅,此事必當告知,請大將軍回朝主事。”

司馬晞道:“那殷先生就速派人去暨陽告知,本王願為內應,免得夜長夢多。”

殷涓即刻回府,草擬書信一封,差人趕忙暨陽請護軍大將軍庾希返回......

等到次日,桓秘率兩萬人馬,從江北大營抵達江南,駐紮京口,阻斷庾希回京之路。

此時登基大禮,早已準備就緒,隻是丞相司馬昱還在等桓溫的消息,暫時坐在偏殿,等待時機。一個太監匆匆跑到太極殿偏殿,作揖道:“啟奏陛下,大司馬派四弟桓秘,奉命南渡,昨夜駐紮京口。”

“哦?”司馬昱道:“確是到京口了?

“確信無疑。”

陪在一旁的謝安道:“桓秘到了京口,庾希僅憑數千人馬,難以回師,陛下可安心登基。”

“嗯...傳旨,舉行登基大禮。”

在太極殿外,司馬昱舉行登基大禮,文武百官早已列隊候駕。司馬昱頭戴平頂頭巾,穿單衣便服。因被廢帝司馬奕禁於東海王府,王府位於建康之東。司馬昱便在祭祀香案前,麵朝城東拜禮,以示皇位更替,叩拜接受皇帝的印璽綬帶。

三拜九叩之後,左右太監呈上天子服飾,身罩龍紋袞服,頭戴冕冠,冕冠前後垂著十二旒。

此時,小太監快步來報:“啟奏陛下,大司馬桓溫遣使入宮,送來朝拜賀表,並在江北大營,遙拜天子,恭賀新君大禮。”

桓溫進獻賀表,意味著認可了司馬昱的君王地位,隨即百官跪倒,山呼萬歲,擁戴新君登基,改年號鹹安,史稱簡文帝。

......

天子被廢,另立皇帝,震驚天下。原本已奉旨駐紮暨陽的庾希,也沒見桓溫派兵入會稽郡,整日到是悠閒。

這日,庾希正與六弟庾邈對弈下棋,隻見二弟庾襲急匆匆跑來,喊道:“兄長,兄長,出大事了。”

“何事驚慌?”

“京城消息,天子被廢,太後聽政。”

“哐啷”一聲,一枚棋子掉落棋盤之上,庾希問道:“此話當真?”

庾襲拿出一紙文書,說道:“這是廢天子昭告天下的文書,朝中誰敢開這等玩笑?”

庾希接著廢帝詔書,在屋中踱了幾步,將詔書猛地已攥,自語道:“派我駐紮暨陽,難道是太後為了另立天子?”

“兄長離京,太後廢帝,前有車,後有轍,天子不在,外戚之尊,又有何用?”

庾希道:“太後把我調出京師,是怕我阻撓,誰又會入京,力撐太後?”

庾襲問道:“滿朝文武,能當大將軍者,唯有桓溫。”

“不好,此乃太後調虎離山之計。”

庾希起身邊走,二弟庾襲問道:“兄長欲往何處?”

“即刻調兵,隨我回京!”

......

庾希、二弟庾襲、六弟庾邈率兵直奔京口(今江蘇鎮江),京口東北有座焦山,焦山之下,早有兵馬列隊,攔住去路。

遠遠望去,一麵旌旗,隨風飄蕩,旗上繡著一個鬥大的“桓”字,旗下主將,不是彆人,正是老四桓秘。庾希大吃一驚,沒想到桓溫已派人提前渡江,指著桓秘問道:“我乃當朝護軍大將軍、國舅庾希,見得本官,為何不拜?”

桓秘道:“末將甲胄在身,恕我不能下拜,朝廷未下詔諭,國舅怎敢擅自回京?”

庾希聽罷,大笑道:“我無詔諭?你桓家駐守揚州,又是幾時奉詔,到的江南?”

“我幾時奉詔,無關緊要,今有聖旨,請國舅接旨。”桓秘說著,右手托起一道聖旨。

“什麼聖旨?”

“朝廷聖旨,還不下馬接旨?”

一看桓秘氣勢洶洶,底氣十足,兵馬不多的庾希有些心虛,看著桓秘手中有旨,臉麵上有些迫不得已,便與庾邈一起下馬,跪倒聽旨。

桓秘端坐馬上,展開聖旨,讀道:“大晉詔諭:君王無德,男寵亂政,穢亂宮闈,傷風敗俗,朝綱不幸。崇德太後降詔,群臣共襄,廢司馬奕為東海王,庾道憐貶為東海王妃。丞相司馬昱有皇叔之尊,舉止端正,器服簡素,德行優異,擁戴為君,改年號鹹安。新登大保,人心未穩,未召外臣,不得返回。欽此。”

聽罷聖旨,庾希頓覺被騙,心中怒不可遏,桓秘道:“國舅庾希,爾識字否,還不快快回師,未得詔諭,不得入建康。”

庾希站起身來,自知中計,倍感沮喪,手上又無重兵,隻得撲了撲手上塵土,說道:“上馬,撤回暨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