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王也欲以忠孝立國,但孤王畢竟是氐人,實難說服漢民,不如從漢臣之中,擇選忠孝之人,開篇講學,傳播道義,留住人心。”
丞相王猛道:“若論忠孝之人,我大秦確有一人,隻怕天王難以降服此人。”
“丞相所指何人?”
“晉國降臣、梓潼太守周虓。”
“哦?”天王苻堅早就聽聞周虓被楊安俘獲,一直不肯歸順。
呂婆樓道:“老臣聽聞,那梓潼太守周虓,因孝敬老母,才歸降大秦,卻拒不為秦國官職,頗有氣節,不如請他入朝如何?”
“嗯,孤王坐擁天下,以仁德治國,周虓孝敬老母,羞於為官,至忠至孝,可彰顯宏德,傳旨楊安,將周虓送回長安,孤王當以厚待。”
苻堅對百官說道:“忠孝治國,孤王不能輸給司馬曜,爭奪兩川,大秦更不可遜於晉國。天意穀大敗,主帥楊安折戟受傷,損兵無數,還需早早定策,剿滅桓豁。”
丞相王猛奏道:“天王出兵之時,以討伐仇池為名,假道伐虢,攻取漢中,先前晉軍隻是措手不及,並非弱旅。”
苻堅道:“當初不聽丞相諫言,方有兵敗,好在成都已占,西川儘在我手,豈能再還給晉國?還需再定良策,收複東川。”
丞相王猛道:“如今晉帥桓豁,已由守反攻,臣有三策,可拒晉軍。”
“哦?丞相有哪三策,儘可道來,孤王言聽計從。”
王猛道:“大帥楊安,兵敗受傷,需遣二路人馬,再往西川,重整旗鼓,此其一策;收複漢中、成都,晉國降將眾多,選有德之人,入朝為官,安定人心,此其二策;再遣一路人馬,佯攻襄陽,威懾荊州,圍魏救趙,牽製桓豁,此其三策。”
“丞相所言,孤王皆準。”苻堅道:“孤命鎮軍將軍鄧羌為主將,權翼為軍師,點兵五萬,入蜀會合楊安,切不可使桓豁收複西川。再命韋鐘為主將,梁成、梁雲為副將,出兵魏興,佯攻襄陽。”
鄧羌、權翼、韋鐘、梁成、梁雲一齊跪倒,紛紛領命。天王苻健依照王猛之策,兵分兩路,一路由韋鐘率領,直奔襄陽,佯攻荊州,牽製桓豁。另一路便是鄧羌、權翼,五萬大軍直奔成都而去,迎戰桓豁主力......
此時箭傷初愈的大帥楊安,看過通牒,是欣喜不已。楊安召集眾將,他說道:“朝廷英明,已命鄧羌將軍率五萬大軍馳援,又派韋鐘出兵襄陽,圍魏救趙,真乃天助我也。”
“是呀,是呀...”眾將紛紛言道。
楊安接著道:“我主仁德,久聞降將周虓有孝悌之名,恩旨入京,麵見天王,可喜可賀。”
眾將一聽,紛紛朝周虓(字孟威)作揖,周虓還禮道:“我已無心為官,入朝就免了吧。”
楊安道:“天王好意豈能推辭,本帥即刻安排車馬,送孟威和老夫人入京。天王立國,禮賢下士,以仁愛著稱,孟威又孝敬老母,聞名於世,輔佐天王,相得益彰。”
眾人對周虓的孝順之名,也是交口稱讚,推辭不去,周虓隻得答應。
晚間回到住處,老夫人見兒子悶悶不樂,便問道:“我兒一言不發,悶悶不樂,是為何事?”
周虓道:“母親有所不知,隻因孩兒一心儘孝,秦國天王傳旨,命我前往長安,去做秦臣,以彰顯秦王仁德之心。”
“若去了長安,恐永不能再回晉國。”老夫人道。
周虓道:“為母親安危,我自當赴秦,但孩兒立誓隻為晉臣,不侍二主。”
“人生際遇,沉浮難測,我兒為儘孝背了降臣罵名,為娘豈能不知,何不暗中相助桓豁,以助晉軍早定天下。”
周虓摸了摸胡須,看著一旁伺候老夫人的婆子高氏,說道:“高氏伺候母親多年,家在東川,不如請高氏出城,通風報信。”
老夫人看看婆子高氏,問道:“你意如何?”
高氏道:“奴家若是離開,誰人伺候老夫人。”
老夫人道:“無妨無妨,你家在東川,路途熟悉,讓我兒多撥你安家銀子,回家去吧。若是跟我去了長安,就再也回不得家了。”
高氏是個仆人,一聽多支銀子,又能回家,雖有些不舍,但也喜出望外,行禮謝道:“多謝老夫人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