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淝水決戰,謝安北伐 215:苻堅朝議伐東晉,秦王修書聘褚後(2 / 2)

煙雨東晉 朱長孝 5521 字 6個月前

苻堅點點頭,對百官道:“孤王意決,南征晉國,統一天下!”

百官隻得遵從,等百官退朝,各自離去,隻有二弟苻融又走了回來。苻堅一看是自己最信賴的弟弟,便問道:“二弟還有何事?”

苻融道:“臣弟以為,伐晉絕非易事。遠則天道不順,晉國無內亂;近則秦國經年用兵,多有疲敝。老子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因此言晉不可伐者,皆為忠臣。”

苻堅不聽,苻融泣而進言:“晉國偏安東南,並非臣所顧慮,倒是在天王身邊,各部族大臣,貌合神離,嗜血好戰。倘若天王出征,隻恐京師發生變亂。”

“孤王十四歲從軍,征戰幾十載,懷柔天下,從無殺戮,各部族望風歸附,封爵關內,還從未有敢謀反者。”

苻融跪倒,又言道:“陛下常將丞相王猛比作諸葛孔明,如今想來,王猛臨終囑托,不可伐晉,此等遺言不可忘卻。”

“那是七年之前,而非今朝,孤王雄兵百萬,有禮有節,何愁晉國不敗。二弟顧慮,孤王心中有數,此番南征,二弟可為車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

看著二弟苻融一臉不情願,苻堅抱住雙肩安慰道:“有二弟帶兵,各部族將領,誰人不服,哪個敢反?”

天王苻堅不假思索的支持主戰派的觀點,一心開戰。苻融極不情願,但苻堅此時伐晉的想法,已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後有唐代胡曾有詩《詠史詩·東晉》為證:

石頭城下浪崔嵬,風起聲疑出地雷。

何事苻堅太相小,欲投鞭策過江來。

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十月,秦軍南征事宜,陸續籌備,無聲之中,一封信函飛報東晉都城建康,孝武帝司馬曜帶著丞相謝安,快步來到崇德宮,求見太後褚蒜子。一封書信呈上,褚蒜子道:“這是何人來信?”

孝武帝道:“秦天王苻堅親筆致信,奏呈太後。”

褚蒜子已經眼花的厲害,故意拉遠,皺了皺眉頭道:“上了年紀,老眼昏花,代哀家讀來。”

一個小太監接過布紙,執信道:“大晉太後褚氏親啟,戰亂多年,天下分裂,分久必合。孤王出身,氐部皇族,融合各部,欲仿先人,求婚太後......”

小太監讀到這裡,瞬間啞了聲,褚太後道:“念,為何不念?”

小太監又讀道:“昔有匈奴王劉曜,迎娶晉後羊獻容,漢戎和親,合為一家。今率天兵百萬,迎親壽春,會盟太後,士氣恢弘,禮節至高,已枕戈待旦,蓄勢南發。望褚氏奉天命所賜,攜江東州郡,陪嫁大秦。秦晉之好,萬世長存,巫山雲雨,重著千秋。統一盛舉,勿負此情。欽此。”

聽罷信中言,褚蒜子不怒自威,問道:“哀家與苻堅,素未謀麵,難道他不知哀家年歲?”

謝安道:“苻堅乃氐部胡子,不知漢禮,此乃效仿前朝匈奴部劉曜,求婚羊獻容,做此失禮之事,恐怕求婚是假,南征是真。”

“兒臣也覺得迎娶嫂娘,隻是噱頭,不可輕信。”

想當初,西晉年間,中原內亂,匈奴部大單於劉曜攻占洛陽,霸占了晉惠帝的遺孀皇後羊獻容,建立前趙政權。這段西晉恥辱往事,晉國無人不知,也無人不曉。

褚蒜子沉默良久,才問道:“陛下之意,該如何應對。”

孝武帝道:“兒臣之意,調荊州大都督桓衝進駐壽春,拱衛京畿。”

“陛下能想到迎戰,難能可貴,可是苻堅有雄兵百萬,桓衝能否擋得住,還未可知。古往今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無不君臣一心,同仇敵愾。此事慎重,陛下還是先領百官商議,再做決定。”

聽了褚太後的主張,二人稱是,一起離開崇德宮,孝武帝和丞相謝安,走入宮苑之中。孝武帝道:“迫在眉睫,卻讓商議,這還有何可議?一致抗秦,眾人皆知。”

謝安道:“陛下所言,隻是在理,但百官之中,心術難測,太後之意,投礫引珠,試探百官。沒有上下一心,豈能同仇敵愾?”

“哦......”孝武帝點點頭:“太後果然用心良苦,既然投礫引珠,以太後的心思,誰是那顆珠子?”

謝安道:“滿朝文武,陛下所器重武將,又是哪位?”

“當然是荊州都督桓衝,將門世家,可堪大任。”

謝安道:“既然如此,請皇上降旨,傳詔桓衝。朝中百官,對桓衝無不敬服,隻要桓衝首倡起兵,文武百官,定會信服。”

“朕即刻擬旨,命桓衝進駐壽春,操演屯兵,準備迎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