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澗之戰,晉軍收回不少土地,秦軍退守到淝水西北,與東南岸的晉軍,相持對峙,東晉主帥謝石也將大營紮下八公山下,眺望淝水對岸,一目了然。
兩軍相持兩日,大都督謝石等眾將,齊聚中軍大帳。謝石道:“朱序規勸本帥,趁百萬秦軍不齊,速戰速決,不可拖延,洛澗之戰,秦軍也不過如此。時日緊迫,諸位有何破敵良策?”
孫無終道:“如今兩軍,隔河相對,若先渡河,後者必半渡而擊之,如今是誰也不先渡河,這可如何是好?”
諸葛侃道:“糧草隻可維持半個月,王獻之籌措軍糧,至今未到,這些個文官,飽漢不知餓漢子饑,著實可氣。”
劉牢之也道:“吃完了軍糧,我等不戰自潰,豈不成了苻堅的兩腳羊?”
眾將抱怨,人心惶惶,謝石心中也無良策,便問道車胤,言道:“車侍郎,你乃欽點軍師,何不出一言相助?”
車胤道:“下官之計,以奇陣唬騙,興許可使苻堅中計。”
“軍師擺什麼奇陣?”
“九天散花陣。”
眾人一聽,暗想好笑,排兵布陣,講究眾多,唯獨沒人聽說過九天散花陣,孫無終問道:“車侍郎,我等武夫,也知兵法,從未聽說有九天散花陣。”
副將桓伊道:“恕我直言,若擺新陣,操演陣法,少說也要一月有餘,隻有半月糧草,無法操練。”
車胤聽罷,哈哈大笑,說道:“我方才所言,奇陣唬騙,誰說要擺陣了。”
謝石也笑道:“如何唬騙?”
“苻堅死守河岸,不敢出擊,乃是畏懼半渡而擊之,我以九天散花陣唬他,勸他退避三舍,決以死戰。待到退兵之時,大都督追而殺之,必可大勝。”
謝石心想,二十萬大軍,退避三舍,那還不人擠人走亂套,若此時背後奇襲,退兵將會更亂,頓時謝石眼前一亮,說道:“真妙計也,軍師之計,還需親自遊說。”
“大都督放心,過午之後,我便渡河。”
商定對策,中書侍郎車胤乘小船一隻,輕渡淝水,以使者身份出使前秦大營。這才引出:
孤身秦寨輕舟渡,怪陣九天虛構圖。皆畏相持長未定,唯愁對壘甚懸殊。
看朱成碧難分辨,妙計連環破五胡。一決乾坤千古逆,但隨淝水淚征夫。
前秦二十萬大軍,相持數日,不敢輕易渡河,正在商議對策之時,得知隔岸東晉使者來到,天王苻堅問道:“何人出使?”
侍衛道:“晉國中書侍郎車胤車武子。”
苻堅問道:“誰知車胤何許人也?”
權翼道:“車胤,字武子,南平人氏,此人天資好學,囊螢做燈,寒窗苦讀,學識非凡。”
“哦...孤王聽說過,就是那個夏夜抓螢火蟲照明的窮書生?”
“正是此人。”
“既然來者不凡,孤王要親自會會這車武子。”
中書侍郎車胤來到中軍寶帳,拜見苻堅,苻堅命人賜坐一旁,苻堅打量一番車胤,說道:“武子先生,久聞大名,囊螢夜讀之舊事,早已傳遍大江南北,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天王捧煞車胤,實不敢當。”
“武子先生渡江,可見我營盤嚴整否?”
“營盤有規,章法有度。”
苻堅又問:“見我大秦軍紀嚴明否?”
“坐則有姿,行則有序,軍紀嚴明。”
苻堅又問道:“可見我大營糧草,與晉軍相持一年如何?”
“糧草堆積如山,高聳入天,即便明年今日,也足以維持。”車胤道。
苻堅哈哈大笑,說道:“既然營盤嚴整、軍紀嚴明、糧草充足,皆已信服,為何不早早獻降,免得再生惡戰?”
“下官到有歸降之心,奈何晉國眾將在洛澗之戰,互有勝負,戰績參半,眾將心中不服,想一決勝負,再戰一場。”
車胤道:“正是,我家都督練得一手怪陣,號稱九天散花陣,專克強敵,以少勝多。”
苻堅大笑道:“即便九天仙女到此,也奈何不得。”
“天王若能勝這九天散花陣,方是蓋世英雄,晉軍眾將不戰而服,自然歸降,建康也唾手可得。萬一閃失,敗在八公山下,豈能招降大晉?天王不如早早退兵。”
苻堅道:“那先生之見,如何擺陣?”
“河岸相持難以列陣,我家都督謝石,先禮後兵,願退避三舍,請天王過河決戰。”
“這.....”一聽過河,苻堅猶豫起來。
隻見軍師權翼言道:“萬萬不可,若天王過河之時,晉軍半渡而擊之,如何了得?”
“啊!”苻堅指著車胤道:“晉軍素來詭詐,孤王豈能中計?”
車胤又道:“若天王不肯渡河,就請秦軍退避三舍,我晉軍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