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李時珍,李太醫(2 / 2)

海瑞望了望譚綸,又轉望向李時珍:“好。今後我就稱你先生。望先生也不要稱我知縣,叫剛峰就是。先生一路風塵,請先到後堂稍事歇息。”

“歇息不著急,你這房舍上的條例出自何處,何人所寫。”

海瑞如實回答:“是淳安知縣李青雲所寫,裡麵寫著他所總結的而遏製瘟疫之法,淳安便是采用此法的。”

李時珍來了興趣:“有機會,定要與他交談一二。”

“與先生有同樣想法的人還不少。”

李時珍:“想來必然是個妙人,能琢磨出這些法子,隻是這湯藥,著實普通了些。”

海瑞:“我是照著《千金方》上的方子抓的。”

李時珍:“治病救人,講究一個對症下藥,這湯藥就不要再煮了,我去開些其他的方子。”

海瑞:“我立馬去辦。”

這麼一忙,就忙到了晚上。

月亮升到了中天。

李青雲又送來了一批東西,還附帶著一封回信。

譚綸看著抖如篩糠的淳安衙役逃似的離開簽押房,心中覺得好笑。

“這李青雲倒是熱心,嚴世蕃讓他頂替常伯熙做淳安知縣,還真是失了算,找個機會,我把他引薦給裕王。”

海瑞讀著李青雲的回信,神情認真。

“信裡麵說什麼?”

海瑞將信攤開,遞給譚綸:“李青雲約了個日子,把淳安建德的絲綢大戶,鄉紳土豪都聚到一起。”

譚綸來了興趣:“你們要做什麼?”

“一個嘗試。正如方才李時珍先生所言,對症下藥,如今時局艱難,我們兩個打算給淳安建德下一劑猛藥。”

譚綸大手一揮:“隻管去做,鄭泌昌何茂才他們如今投鼠忌器,浙江現在,我們說了算,至少在淳安建德是如此,但有一點要保證,浙江現在絕對不能亂起來。”

海瑞:“這是自然,這件事還需要你幫忙。”

譚綸:“怎麼,請人這事,伱們兩個知縣的名頭還不夠用?需不需要我找胡部堂。”

“邀請尋常鄉紳,自然是夠的了,但總歸不夠保險,省裡麵最好能有一道公文,總督署的親兵也要留下幾個。”

譚綸遲疑一二,還是應了下來:“我自然是信得過你的,我走之後,自然會辦。”

“你這就要走了?”

“時間比較緊迫,改稻為桑搞到眼下這個局麵,是嚴黨原來預料不到的,連皇上也預料不到。”

海瑞接過話:“怕是所有人都預料不到。”

譚綸:“但有一點是確定的,眼下東南將會有大變動,倭寇最近會有大的舉動,東南會起大戰事。”

海瑞臉色如常。

譚綸頓時詫異:“你早知道了?胡部堂告訴你的?”

“李青雲所說,他曾言,新安江大水之後,倭寇必然會趁機作亂,這一仗要打贏,就要用大錢,國庫是空的,誰也接不了手,他們拿不出錢便會拿有錢的開刀。”

“這個最有錢的人,就是沈一石,這個在之前將所有人都耍了一遍的沈一石。”

譚綸的眼神頓時變得耐人尋味:“若是如此,我也不著急走了,須得和這李青雲再聊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