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案將以淳安建德兩個縣為中心進行改稻為桑,附帶周圍七個縣受災土地,粗略估計大概為35萬畝桑田,名義上高翰文為主,李青雲、海瑞為輔。
實際上高翰文的作用還是蠻大的,他需要頂住各方壓力,攔住浙江各個衙門伸出的手,保證糧米的充足供應。
改稻為桑的直接目的是每年增加二十萬匹的絲綢,賣給西洋人,最極限的情況下,要增加三十萬畝桑田才能生產出足夠數量的蠶絲。
為了不傷民,買田的糧不能少於三十石一畝,淳安建德加起來,數量也差不多夠。
而沈一石不能之所以隻能十石一畝田才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究其原因,就是上上下下伸手的人太多了。
現在淳安和建德已經成為了內閣關注的重點,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盯著這裡,隻要高翰文頂住了上麵的壓力,李青雲和海瑞將改稻為桑平穩度過,那就是一項大大的功績。
如此看來,譚綸說的話倒也沒錯。
月升日落,李青雲揉了揉酸痛的腰。
酉時之後,縣衙裡的衙役,吏役打卡下班。
而工作了一天的李知縣,又要接著工作了。
今天要加夜班,淳安建德兩縣的絲綢大戶,鄉紳土豪將會齊聚海天樓。
與他們一同前來的,還有參軍譚綸,建德知縣海瑞。
海天樓就在縣衙旁邊,遠遠望去,燈火通明,此時車馬如流,來來往往,好不熱鬨。
譚綸:“李玄卿,久違了。”
三人站在縣衙門前,皆身穿袍服。
李青雲作揖:“譚參軍,剛峰兄,時候尚早,可要進去喝口清茶?”
譚綸:“倒也不必,我有事在身,說完便走。”
海瑞問道:“海天樓裡可有人招待?”
“家父與田有祿在招待,這種場麵他們比我更適合應對。”
海瑞眼中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羨慕。
譚綸笑道:“李知縣年少有為,為何還不成家娶親?”
李青雲:“早前家中經商,受了不少白眼,家中父母金銀絲綢皆不敢穿戴,我立誌為官,既為解生民之苦,也為光耀門楣,早有立誓,不得功名,不成家。”
“外放為官後,事情又一直沒停過,所以還未有娶親之念想。”
譚綸:“既然如此,那便不著急,改稻為桑事了,你與剛峰便有通天的前程,到了北京城,我領你與徐閣老見上一麵。”
“北京城內多才女,屆時也給你推薦一二。”
李青雲立刻領略譚綸這番話的意思。
自古以來,成家娶親都是父母操心的事,譚綸所言,表達的意思就是徹底認可李青雲作為清流中的一員,聯姻之後,就可以成為自己人了。
李青雲心中不以為意,但還是禮貌應和。
海瑞打斷兩人:“國事要緊,兒女情長暫且擱置一邊。”
他接著說道:“譚子理,你不是有話要交代嗎?”
“是是是,”譚綸順勢轉移了話題,表情鄭重:“你們三人總領改稻為桑一事,我已經向徐閣老說明,胡部堂也是支持你們的,如此一來,從內閣到浙江,不會有人向你們使絆子。”
“但是,我需要你們向我保證,浙江必須安穩,不起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