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震直頓時頭皮發麻,連忙說道,“開國公,鑄炮等事不歸工部管,自然有其他衙門做事。”
這麼說也沒什麼問題,工部名義上是掌管著天下工匠,可是有些衙門真的不是工部就能管到的。
比如說火藥司等等,那顯然就不算是工部可以管轄了,很多的軍械製造等等工部會參與其中,隻不過也不全都是工部的工匠參與其中。
常升則不管不顧的說道,“我是知道這回事,隻是那些衙門缺人,自然也隻能找你這個工部尚書了,要不然咱們去哪找那麼多的工匠?”
本來是想要將一些手藝精湛的工匠給要回來,可是現在倒好,很有可能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一下算是虧大了。
實在是這些勳貴太不講道理了,這一個個的臉皮厚的厲害,抓住機會就會緊咬著不鬆口,全都盯著呢。
朱允熥就連忙打岔,說道,“現在工部也不容易,你們也要體諒一下嚴尚書,哪能好點的工匠都給你們征調了!”
嚴震直一瞬間都有些熱淚盈眶的感覺了,還是皇太孫殿下體恤下屬、顧全大局!
工匠,現在的嚴震直也時常感覺到工匠有些不夠用,他現在也經常感覺到人手非常的緊缺呢。
應天府皇城乃至城池營造的工程實際上一直都是在繼續,這幾年雖然是放慢了節奏、縮小了規模,但是孝陵、東陵那邊還是需要大量的工匠。
現在皇太孫又要在天津衛築城設衛,還需要疏浚大運河等等,這些也都是需要大量的役夫、工匠等等,這些工程的規模顯然都不會小。
更何況去年朝廷就在各地興修水利,那些國子監的學子不少人去跟進進度,但是很多的事情也都是需要工匠們完成。
這些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事情,嚴震直這個工部尚書時常感覺到人手不夠、國家的一係列大工程也不少,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朝廷有著一係列的大工程,對於工部來說也好、對於戶部來說也罷,都是不小的壓力。
隻不過鬱新、嚴震直等人也都明白,這一類的事情是沒辦法避免的,甚至這一切都是朝廷必須要做的事情。
築城設衛也好、疏浚大運河也罷,這都關係著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這是非常重大的戰略,自然不能在這些事情上拖後腿。
而興修水利等等更是關係著民生,要是誰敢在這些事情上動手腳,不需要皇帝殺的人頭滾滾了,皇太孫就要先眼裡揉不得沙。
朱允熥看著傅友德、嚴震直,說道,“咱們大明現在的工匠技藝之精湛無需多說,隻是決不能驕傲自滿。若是有功、有重大改進,朝廷該賞。”
旁邊的道衍則有些不理解一般的問道,“殿下,賞功罰過向來都是朝廷律例,隻是如何獎賞、如何責罰,也需有個規矩。”
罰,其實大家也都是心裡有數的,很多的工匠不敢對待自己的工作三心二意,那是因為他們擔心被責罰。
從很久之前就開始了,涉及到一係列重大的工程、器物,都是可以溯源追究到具體的工匠身上。
大明自然也是如此,比如一些槍炮會印有具體衛所、工匠的信息,涉及到皇城的金磚等等也都是要有工匠的信息等等。
道衍就繼續說道,“殿下肯定也知道,好多工匠都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會擔心將技藝教出去之後沒了吃飯的手藝,所以總是有所保留。”
這件事情在場的人都心裡清楚,不要說一些工匠了,其他的一些行業實際上也都是如此,很多人都會留一手。
這不隻是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隻是擔心自己的競爭力會下降等等,這也關係著兒孫們的活路。
一門好的手藝可以養活一大家子,獨門技藝可以讓自家人生活的還算不錯,到哪都不缺一碗飯吃,甚至有些活離了他們就做不下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也就出現了傳男不傳女等等一係列事情。有些學徒去學手藝,幫著師父洗衣做飯、倒夜壺,學手藝期間沒有工錢都是常態。
道衍就繼續說道,“殿下,依臣所見,朝廷給與工匠賞賜太薄,以至於有些工匠不願儘心。”
朱允熥就點頭認可說道,“確實如此,朝廷所賞賜隻是錢糧,也是比較少。真要是以此就讓那些工匠交出絕技,他們怕是不太願意。”
這話說的雖然絕對了一點,不過在場的人也都不認為有太大的毛病,因為實際情況差不多也就是這麼回事了。
工匠們的待遇不算高,勉強養家糊口不說,而且也沒有太高的社會地位等等,他們自然也就不太樂意對待一些事情拚儘全力了。
在現有的一些條件下拚儘全力的去做事,這也是對一些工匠不太工棚。
朱允熥就說道,“回頭再想想法子,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千萬不要小看了一些技藝,那對朝廷說不定就有大功,說不定利國利民。”
道衍一唱一和的說道,“殿下英明,隻是如此必然是要重賞。尋常財物等,那些工匠怕是有些看不上。”
藍玉不太理解的問道,“這話說的有些過了吧?多厲害的工匠還能對江山社稷有利?”
不少人立刻瞪向藍玉,這個腦子比嘴巴跑的快的涼國公,也就是皇太孫不計較,要不然被穿小鞋也是咎由自取。
道衍就說道,“就說那衣被天下的黃道婆,她豈能無功?擀、彈、紡、織的技藝說來簡單,隻是若非她將習得技藝傳播及改進紡具,鬆江紡織能有如今模樣?”
這一點都不是在誇張,黃道婆確實是讓鬆江成為紡織中心的關鍵人物之一,她的功勞讓大明百姓現在都享受到了遺澤。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一些工匠,他們是真的有大用!
看到藍玉不再說話,朱允熥就說道,“大和尚說的有道理,黃母之功確實太大。聽聞瓊、滬兩地鄉民均立祠奉祀,並建祠祭祀,有識之士還為她樹碑立傳,尊奉她為“織女星”“先棉神”。要我說這還不夠,以她的功勞,朝廷也當敕封。”
宋末元初的人,也值得大明朝廷封賞,因為有大功、因為是榜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