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好像有兩英尺那麼厚,為什麼要建這麼厚實的牆體?”
就像是有了什麼發現似的,南希疑惑道。
“好像在這裡,隻有市民中心和學校的房子是磚石的,普通人家的房子都是木製的,這有什麼特彆的用意嗎?”
“特彆……”
李毅安想了想了一下。就不加隱瞞的說道。
“在這裡學校是某種意義上的避難所。”
“避難所?”
“是的。”
點了點頭,李毅安解釋道。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考慮一些特殊情況下的安排問題,比如地震,台風,比如戰爭。所以,像學校之類的公共建築都是經過特彆增強的,它的牆體更加堅實,而且采用了大量的鋼筋。”
這些磚牆並不是簡單的磚牆,在磚牆之間有鋼筋混凝土加固。戰爭給人們留下來的印象是極其深刻的,尤其是接連遭受盟軍轟炸的德國,麵對被夷為平地的城市,那些建築工程師們在來到這裡之後,在設計那些建築時,就充分考慮到了戰爭的威脅。
如何在轟炸中保護建築內的人們就成了他們在設計之初就考慮的事情,所以,這些建築都是經過精心加固的。
雖然精心加固的房屋造價很高,但是用在學校上倒也是物有所值,畢竟,這裡保護的是孩子。
何況,戰爭的威脅之外,還有地震,台風等災害威脅,所以,這裡所有的學校都可以用堡壘來形容。
“按照設計,校舍的牆體可以阻擋250kg炸彈在近距離爆炸造成的損害,你看這裡的窗戶玻璃都是使用的夾絲玻璃,被衝擊波震碎之後,也不會產生玻璃碎片。而且窗戶也是鋼結構的,線式的窗台可以加裝沙袋,從而讓窗戶和牆體結成整體。”
其實學校的周圍還有很多細節,細節都是出於一個需要就是在戰爭中儘可能的保護學校,保護學校裡的人們。
儘管這些校舍並不能阻擋核戰爭,但是有一定的防護效果。不過,在大多數時候,這些堅固的校舍所用來阻擋的是自然災害帶來的威脅。
畢竟,有時候諸如地震之類的自然災害才是人類麵對的最大威脅。
聽著李毅安的解釋,南希看著周圍,然後說道:
“你們遇的非常周全。但這隻是一個小地方的學校啊。”
在她看來,像這種小地方碰到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是啊,可那又怎麼樣呢?”
李毅安笑著說道:
“我們總是想給他們最好的,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不能說大地方的學校,我們給他最好的,小地方的學校,我們就給他最差的吧。”
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更多的有感而發,畢竟當年他出身18線的小地方,那裡的教學設施非常簡陋,和大城市完全無法相比。即便是如此,相比於鄉鎮學校仍然是天差地彆。
學校和學校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有時候真的是一個天一個地。也正因為目睹了這種差距,所以在教育公平這個問題上,李毅安是極其關注的。
就像這裡的大學聯考一樣,絕對不會因為有人是長安戶籍,就另眼相待,因為這裡的高考是統一分數線,不會因為大學在哪個地方就給予這個地方的人額外的照顧。
“公平,教育上的公平。有時候想要實現它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們要儘可能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某種公平。
至少,我們沒有因為這些學校地處偏遠,而忽視對它的硬件投入。”
指著教室裡的樂器,李毅安說道:
“你看,在這裡的教學設施,和長安的學校是一模一樣的,並不會因為它地處偏遠而有任何缺失,這是最起碼的公平,如果連這都做不到,我們還談什麼公平呢?”
反問之餘,李毅安對一旁的校長說道:
“學校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地方嗎?”
學校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
麵對閣下的詢問,校長一一說出了學校需要幫助的地方,既有硬件上的,也有師資上的,對於此,李毅安自然讓人全都記了下來,等回到官邸後再與相關部門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顯然這些問題並不僅僅局限於一所學校,肯定還涉及到其他很多學校。
最後,李毅安又在學校的禮堂和師生們見了一個麵,也就是發表演講,和學生們進行麵對麵的交流,鼓勵他們好好學習,通過學習實現個人的理想。結束之後他又與這些學生根據班級的不同進行了合影。
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驚喜,應該說是他們一生中最值得銘記的一刻。
不知道多少孩子始終把合影掛在家裡。從兒童直到成年,合影都始終掛在他們家中最顯眼的地方。
而南希則在一旁默默地看著這一切。等到離開學校之後,她想了想說道。
“我發現你和美國的政客是不一樣的。”
在李毅安有些疑惑的時候,南希說道。
“比喻他們你更加真誠,我能夠看得出來你對那些孩子和教育的關心是發自肺腑的。”
女人的話,讓李毅安思索片刻,然後說道:
“關心教育和孩子們……這是一個政客必須要做的事情,畢竟,孩子才是我們的未來,如果他們都不關心的話,那些口口聲聲宣稱關心人類的人,又是一種怎麼樣的關心呢?”
南希想了一下,說道:
“也就是虛假的關心,一個虛偽的人了。”
“這就要靠你自己去發現了。”
李毅安哈哈笑道,倒是非常喜歡去按照自己的想法調教眼前的女孩兒。
能夠把她調教成什麼模樣呢?
但是計劃,永遠都趕不上變化,就在李毅安的考察之旅過半的時候,一個突發事件,卻讓他不得不結束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