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院子裡。
“喲,怎麼又是這麼多?還是給黃一鶴辦公室送的?”
“可不嘛,今天都送三麻袋了,就這還沒送完呢,我收發室都快讓觀眾們的來信淹了。”
央視收發室的大爺,扛著一麻袋信件往黃一鶴的辦公室裡送。
這些信都是寄給春晚策劃組的。
有表揚的,有慰問的,有對幕後好奇提問的,也有提出寶貴意見的。
沒數,反正光大年初一這不到一天的時間,就來了幾千封。
黃一鶴大年初一啥也沒乾,一早就坐在辦公室裡看信,一會哭、一會笑。
總而言之,1983年春晚是徹底火了。
火不火,黃一鶴太知道了。
直播的時候,觀眾參與點播的那個熱情程度就嚇死人了!
後台的四部熱線電話,那叫真熱!
從頭到尾響個不停。
點播的具體形式是電話員記錄,把觀眾的意見記下來填個表,寫個紙條然後交給導演。
結果呢?電話員的紙條,居然要拿盤子來裝!
一盤子、一盤子,上的比上菜都快!
每一盤堆得都跟座小山!
“黃導,又是給您的信。”
“哎,這幾麻袋都是?”
“都是,哎呦。”
大爺把麻袋放地上,抹了把汗,“我今兒一天,親戚都沒走成,淨給你當力工了。”
黃一鶴不好意思的笑笑,遞過去支煙。
“您辛苦了。”
大爺笑笑,點上煙,“辛苦點倒沒事兒,畢竟你們那晚會辦的是確實好啊,看得我真可樂,尤其是那個吃雞,哎呦,真要說,那是你們辛苦啊,弄這麼一台晚會出來。”
“您客氣、您客氣。”
黃一鶴笑著和大爺握了握手。
心裡那叫一個高興啊。
他們這首屆直播晚會,那是頂了巨大壓力辦出來的。
因為直播不能夠出任何岔子。
萬一有人說錯了話,萬一被上升到zz的高度,那不光是導演,整個節目組都要受到處罰。
就連上麵的王楓台長也很有可能被牽連。
所以當黃一鶴把堆成小山的觀眾點播紙條放到廣電b長麵前的時候,b長同誌額頭都冒汗了。
為啥啊?
因為上麵寫的《鄉戀》。
如今回首望去,真是每一步都懸之又懸,可是路可算趟過來了。
黃一鶴心中對未來無限暢想。
嗯,不過看觀眾們反饋,效果最好的還是《吃雞》這個節目。
這就更讓黃一鶴堅定了一個信念:
明年啊,還得請江弦來當顧問!
當然了,有誇獎聲,也有各種批判、批評的聲音,說這點不好、那點不好的。
不過都沒掀起什麼風浪。
一句話:
“人民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從大年初一開始,觀眾們給春晚策劃組的來信就不停。
最後逼得央視沒辦法。
領導們一商量,做出一決定:
對春晚的信件,單獨設立一個收發室。
消息傳到江弦耳朵裡頭,他也是哭笑不得。
這也是單開一頁族譜了吧?
這年頭節奏慢,過年過不完似得,從小年開始慢慢鋪墊,除夕達到高潮,直至初七餘韻纏繞,中間再乾點兒彆的,等到正月十五吃完元宵,這年才算是慢慢完事。
對了,這會兒年假也沒7天,整個就3天,大多數人還都是國企職工,3天也放不了,中間還得三班倒.但3天也夠用了,7天大可不必,畢竟這會兒不用996,也沒多少人在外地打工,更不用刺激消費。
江弦剛把年過完,就收到一封聶華苓的來信。
他還挺意外的,拒絕了聶華苓,人家居然還給他回信一封,可謂是給足麵子。
拆開一看。
“尊敬的江弦先生:
來信敬悉,遲複為歉。
對您沒辦法訪美一事,我感到深深的遺憾,我和我的愛人都十分的想見你這位出色的青年作家一麵,前不久,我托人從國內寄來你的作品,讀了幾篇.”
信前麵的內容是聶華苓簡短的問候,以及她對江弦婉拒自己邀請的遺憾,後麵則是她對江弦一些作品的評論。
最多的篇幅給了江弦最新創作的《最後一個匈奴》。
“從這部作品裡,我仿佛看到一位向我走來略帶憂鬱色彩的行吟詩人,一位周旋於曆史與現實兩大空間且長袖善舞的舞者,一位善於講‘莊嚴的謊話’(巴爾紮克語)的人。
我甚至生出一種衝動,很想要當麵請教江先生:
我不明白,匈奴這個曾經震撼過東西方世界的偉大遊牧民族,怎麼說聲沒有了,就從曆史進程中消失了?”
在信的後麵,聶華苓再一次真誠的對江弦發出邀請。
她再一次解釋了“國際寫作計劃”,表示在這個期間,沒有人會約束,你可以寫作也可以不寫作,參加活動也可以,抽煙喝酒也可以,開各種派對也可以,一切都是自由的。
並且,聶華苓提出,她非常歡迎江弦帶幾位家人一同前往美國,如有需要,她會托朋友為朱琳辦理孕婦所需的特殊簽證。
屆時,朱琳可以在美國當地進行生產,畢竟這邊的醫療條件要更好一些,聶華苓在當地頗有聲望,醫院裡也有認識的朋友。
看到最後,江弦還真有點心動。
沒辦法,聶華苓的話他沒法反駁。
江弦也知道,這世界上不存在什麼地上天國,隻有另個人間。
但要說醫療。
這會兒國內確實沒法比。
放下這封信。
聶華苓的真誠,以及她提出的條件,的的確確的吸引到了江弦。
如果真按聶華苓這次說的這樣。
那麼。
一來,江弦不會錯過這次“國際寫作計劃”的機會。
二來,朱琳也能接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江弦還糾結著呢。
王濛已經來到了景山東胡同。
初春的空氣帶著一絲冷冽,王濛熟門熟路的抵達江弦家門口,抬首望了望,大步走了進去。
他也收到了聶華苓的信,聶華苓說了江弦的事情,希望他能幫忙說服江弦。
王濛算是被嚇了一跳。
“國際寫作計劃”名額有多寶貴?
國內從前幾年才開始有機會參加,如今一共才參加了3年。
每年都是聶華苓在作協的幫助下,千挑萬選出國內最優秀的幾個作家前往美國。
去的人都是什麼級彆?
蕭乾、丁淩、艾青、陳白塵
哪個不是文壇的泰鬥、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