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國收到的國禮盤點:哪一個最珍貴?屬於私人物品還是國家財產?】
【國禮是國際友好往來相互贈送的禮品。】
【每份國禮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重要的曆史價值,體現了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物質和文化特征。】
【國禮不僅是國家之間友好往來的實物見證,還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是國家乃至民族最有代表的物產與文明的結合體。】
【下麵,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我國收到過哪些珍貴國禮。】
【一、12分鐘的開國大典彩色視頻,由毛熊國總統普大帝所送。】
【在我國專門用來陳列國禮的“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它是走進展廳第一件展品,可以說是新龍國收到的最珍貴的國禮。】
【當初龍國開國大典之時,由於新龍國百廢待興,技術力量不足,開國大典當天的拍攝任務由龍國與老大哥兩國的攝影共同承擔。】
【龍國的三十名攝影師主要承擔拍照任務,而老大哥支援的十位攝影師主要是攝像。】
【然而當天晚上,因為幾個老大哥攝影師在二樓的辦公室裡吸煙時,不經意間把煙頭扔在了沙發上,從而引發火災。】
【隨著一場大火衝天而起,開國大典的珍貴曆史鏡頭就此被毀,僅僅搶出一段2分鐘左右的膠片。】
【普大帝不僅很會給我們送禮,而且還很愛給我們送禮。】
【展出的國禮中,他送得最多。】
【比如這座富麗堂皇的毛熊國地標建築之——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又名基督複活教堂)的模型也是他送的!製作工藝恰克圖。】
【還有這一副琥珀國際象棋,也是普大帝送的。】
【它是用毛熊國的國寶——波羅的海琥珀精心製作而成。】
【這一份是1950年的某一期老大哥真理報,頭版刊登著的是當時我國領導人與老大哥(acba)領導人共同簽署兩國友好互助同盟條約。】
【它也是普大帝送的。】
彈幕:
——“開國大典彩色視頻也太珍貴了吧!這簡直就是國家級考古發現!”
——“突然發現普大帝送禮品位還挺高哈哈哈”
——“禁煙警告!曆史教訓get√”
——“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普大帝~”
——“把真理報都送了,這波禮物送得也太全套了吧!”
……
大唐的古人們看到這天幕上的景象,不免感慨萬千。
開國大典的畫麵如此清晰生動,就仿佛親眼所見一般。
“這等禮物,比我大唐進貢的琉璃、瑪瑙可都高級多了。”
倒是那場意外失火令人扼腕。長安城的百姓們深諳火患之險。
如此重要的時刻,卻因一時疏忽葬送於火海之中,著實可惜。
“普大帝倒是個妙人,知道送這等稀罕物。”
想當年西域商人帶來的琥珀便已是稀罕物,如今竟能做成一整副棋子。
雖說大唐國力鼎盛,各國商旅絡繹不絕,可這等精巧之物還真是少見。
“要是能在長安城的店鋪裡見到這樣的棋子就好了。”
“也不知道這教堂比我們的大明宮如何?”
看著這些新奇的國禮,百姓們不禁暢想起大唐盛世。
當年遠至波斯、大食的使節進獻珍寶,不也是為了交好天朝上國嗎?
如今這等稀世珍品,倒是讓人對這個新時代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
大明位麵。
朱元璋凝視著天幕中播放的開國大典畫麵,眼神中流露出罕見的柔和。
他不自覺地撫摸著龍袍上的金線,仿佛回憶起自己當年登基的情景。
“這普大帝倒是個明白人,知道一個國家最珍貴的是什麼。開國之禮,萬世永存。”
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有力。
一旁的劉伯溫輕聲附和。
“陛下說得是。一個民族的記憶,一個國家的根基,都在這短短十二分鐘裡。”
“開國大典原本的影像竟毀於一場意外之火。”
朱元璋突然攥緊了拳頭,眉宇間閃過一絲憤怒。
“若是在我朝,這些攝影師必定……”
劉伯溫見狀忙道:“陛下,好在這份禮物彌補了遺憾。這普大帝確實有心,不僅送了這珍貴的影像,還有琥珀棋、教堂模型,樣樣都是稀世之物。”
朱元璋緩緩點頭:“這些國禮,倒讓朕想起當年李善長進獻的《大明集禮》。”
“一國之禮,便是一國之根本。普大帝懂得送禮之道,更懂得交好之理。”
看著天幕中那座金碧輝煌的滴血教堂模型,朱元璋不禁感歎。
“這工藝,倒是精巧。若是在應天府建這樣一座……”
“陛下!”
劉伯溫連忙打斷:“您不是一向推崇節儉嗎?”
朱元璋輕笑一聲:“說得是。
不過這琥珀棋倒是不錯,改日叫人也打造一副,就用咱大明的玉石……”
……
大秦位麵。
秦始皇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天幕,那開國大典的畫麵仿佛讓這位統一六國的帝王看到了另一個可能。
“如此神奇的機關,竟能將人的動作、聲音都記錄下來。李斯,你可見過這等奇物?”
李斯正專注地觀察著天幕上的細節。
“回陛下,臣倒是想起了南方的影戲,但與這等清晰生動的畫麵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彆。”
“若朕統一六國那日,能有這般機關,將那些諸侯跪地稱臣的模樣記錄下來……”
秦始皇的語氣中透著一絲遺憾與向往。
“不過這火災倒是提醒了朕,咱們的竹簡典籍也該好好保管。朕這些年統一文字、度量衡,若是哪天被火燒了,豈不可惜?”
李斯思索片刻:“陛下所言極是。這普大帝送的禮物確實獨特,那琥珀棋與教堂模型,比南海夷人進貢的明珠、翡翠都要精致。”
“這教堂倒是氣派,不過比起朕的阿房宮還差著遠。”
秦始皇忽然露出一絲笑意。
“不過這個普大帝,能將如此重要的曆史畫麵送出,確實是個懂得馭下之道的明君。”
“朕倒是在想,若能用這等機關將朕巡遊天下、統一車同軌、書同文的功績都記錄下來,讓萬世之後的人都能親眼看見,那該多好。”
李斯聽出了君王話中的惆悵。
“陛下,您統一六國的功績,自有史官記載,萬世流傳。”
“史官記載終究是紙上的文字,哪比得上這般真實的畫麵……”
秦始皇的目光依然停留在天幕之上,仿佛在憧憬著一個能將曆史永遠定格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