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任務是普通有內網瀏覽權限的員工就可以,但了避免被人胡亂領取任務。所以,這些內網發布的任務對認領者是有資質要求的,也就是積分!
凡是領取維創電子公司支付的1萬塊錢工資或分紅,就可以獲得1個點的創業積分。
創業積分有什麼用呢?可以拿著積分,找公司申請同等資金規模的內部創業項目,比如,有個員工給公司創造了1000萬元價值,既擁有1000積分。
這樣,他既可以自己提交一個內部創業項目的提案,讓公司審核之後,決定是否投資其項目。
也可以拿著積分去申請領取內網裡麵用積分兌換的任務,一旦其申請資格被任務的發起人選中,那麼,就有可能成為這個新項目的主管。
當然了,具備發起任務權限的人,整個公司內部不會超過20人,最高每年可以發起5000萬額度的任務,這些任務都不是公司計劃內的,而是,有靈感,想要做,但沒時間沒精力去做,那麼,就可以以任務的形式發布出去。
將任務發布出去並被認領之後,如果項目盈利,任務發布者可以拿10%的分成。如果任務失敗,那麼其今後自主發布任務的額度就會逐漸下降,甚至失去自主發布隨機任務的權力。
當然,內網發布的任務,都不是公司是戰略級彆的發展方向,而是一些閒棋。
一方麵可以避免公司內部核心人物的創意被閒置,也可以避免內部失去創業激情。
不斷給予機會,讓內部人員保持創業激情,這也是維創公司的一大特色。
不過,類似於XRM16芯片、盤古主機、掌娛遊戲平台,這些項目全部都是公司高層會議決定,而不會通過隨機在公司內網發布任人領取的任務這種兒戲的方式提交。
但是公司內部局域網發布的任務,則是有一定權限調動公司多少資源,就有資格發布什麼樣級彆的任務。
比如,像劉淼這樣的管理層,每年有500萬的額度。
郜天、禹有澄等等高層的研發人員,每年最高可以發起5000萬元額度的內網創業任務。
至於老板劉焱則擁有最高的權限,理論上可以無限的發布任務,他是公司扔出創意最多的高層,其任務也是最受歡迎。
因為,大家都知道老板給的任務,往往是最肥的任務,公司很多的大佬,其實都是靠著完成老板給的創意,才迅速成長為業績一鳴驚人的存在。
劉焱的《1941》遊戲策劃雖然是大綱,但也有著30多頁內容,除了文字之外,還配上一些機射和戰鬥場景的效果圖。
說實話,在技術上這種飛行射擊類型的遊戲真未必比70年代的《太空侵略者》高明多少。
其遊戲特效、創意和打擊感,都是建立在硬件水平比70年代有了巨大的提升。與此同時,維創電子舍得在硬件上花錢,因此,能夠表現出遠超時代,接近於90年代街機的水平。
提交任務認領的一共有2人。畢竟,1000積分門檻比較高,而且,要求手頭沒其他項目,才可以申請。
這樣一來,很多有資格的人,沒有時間認領。有時間的人,卻因為達不到申請任務的門檻無權利認領。
《1941》任務發布三天,截止日結束時,出現兩名競爭者認領。
這兩人都是公司位高權重的部門大佬。
本來這些內網隨機發布的任務,都是鼓勵公司一些年輕人的創造能力,可不是叫大佬們想著蛋疼撈外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