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潮運同(2 / 2)

韓四當官 卓牧閒 7574 字 10個月前

崇厚又忍不住道:“接著跟洋人耍滑頭,總是避而不見,那還要他這個五口通商大臣做什麼?何況長此以往,隻會讓洋人忍無可忍,到時候真要是起了戰事,他葉名琛連天地會亂黨都剿不過來,難不成還能打贏洋人?”

“可要是讓洋人進了城,洋人再跟前年來天津時那般提出修約,葉大人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子瑜,你有何高見?”文慶又問道。

曹毓英叫苦不迭,心想不許西夷進城是先帝和皇上授意的,並且真要是讓西夷進了廣州城,定會發生崇實所說的那些事,隻能支支吾吾地說:“中堂大人,下官以為兩廣戰事正緊,葉大人還是應以剿賊平亂為重。”

“曹大人,那洋人怎麼辦?”崇厚忍不住問。

“至於洋人起釁,下官以為現在還是應隱忍,待葉大人肅清兩廣的亂黨,到時候便可一心一意與洋人周旋。”

見老中堂並沒有生氣,崇厚膽子更大了,又追問道:“那曹大人以為兩廣的天地會亂黨,葉大人能在一兩年內剿滅嗎?”

曹毓英心想你一個嘴上無毛的紈絝子弟曉得什麼,不卑不亢地說:“地山老弟,英佛兩夷正在跟俄夷打仗,這仗同樣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馬月。”

“曹大人,您這是賭英佛二夷不敢同時打兩場仗,可我大清又何嘗敢在剿賊平亂的同時跟西夷開打?新安和南海分號發回的急報,您不是沒看過,應該曉得英夷正箭在弦上!要是再不拿出個方略,後果不堪設想!”崇厚一連深吸了幾口氣,又咬牙切齒地說:“曹大人,您這是拿我大清的國運在賭!”

崇實見曹毓英臉色變了,急忙道:“地山,哪有你這麼跟曹大人說話的,一點規矩也不懂,給我出去!”

“哥,我……”

“好啦好啦,大過年的,吵什麼吵?”文慶回頭看了他們兄弟一眼,又轉身道:“博川,你也說說。”

“稟中堂大人,該說的曹大人和樸山、地山都說了,麵對此危局,下官也沒什麼好辦法。不過下官以為事到如今,朝廷應未雨綢繆做一些準備。”

“做哪些準備?”

文祥豈能錯過這個機會,拱手道:“這兒沒外人,這兒是書肆也不是朝堂,下官鬥膽說句喪氣話。英夷真要是忍無可忍開戰,定會去攻廣州,而葉大人十有八九是守不住的。廣州失陷事大,本就亂黨賊匪四起的兩廣政局因此而生的動蕩更可怕,到時候不能沒有可靠的能吏收拾殘局。再就是洋人要是一不做二不休,率兵船北犯,福建、浙江、江蘇、山東乃至直隸沿海各地不能沒一點準備。”

文慶又何嘗不知道海防的重要性,可現而今朝廷是真無暇兼顧,沉默了片刻抬頭道:“派員去廣東倒也可行,真要是走到那一步,所派之人就算收拾不了殘局,朝廷也不至於對廣東發生的事一無所知。”

“下官就是這麼想的。”

“你覺得派誰去合適?”

“稟中堂大人,上海失陷時上海和上海周邊的文武官員死的死、逃的逃,方圓幾百裡隻剩下奉兩淮運司之命去鬆江府辦糧的韓秀峰一個朝廷命官。要不是韓秀峰召集士紳籌集糧餉,並幫著打探賊情,時任江蘇巡撫許乃釗率兵趕到上海城外,恐怕他手下的兵勇連飯都吃不上,更彆說剿賊平亂了。”

文祥頓了頓,接著道:“並且韓秀峰通曉夷情,不像那些個迂腐之人,不屑跟洋人打交道,更不像那些個貪生怕死之輩不敢跟洋人開打。所以下官以為,奏請皇上命韓秀峰移孝作忠,去廣東任事最合適。”

想到這實在算不上什麼好差事,曹毓英不假思索地說:“中堂大人,下官也以為除了韓秀峰實在沒更好的人選。”

“韓秀峰既會領兵打仗又通夷情,的確是不二人選,奏請皇上命他移孝作忠,老夫估摸著皇上也應該會恩準,隻是……隻是……”

文祥豈能不知道中堂大人是想不出廣東有什麼缺適合韓秀峰,趁熱打鐵地說:“中堂大人,韓秀峰曾做過兩淮運副,下官以為大可讓他去署理潮運同,統管潮橋鹽務。”

文慶既是領班軍機大臣,也是戶部尚書,而兩廣鹽運司本就歸戶部管,對兩廣鹽務並不陌生,想到運同署的治所在潮州而不是廣州,並且潮運同雖隸屬兩廣鹽運司但事實上並不歸兩廣鹽運使管,沉吟道:“這個缺還真適合他,既不起眼,上任之後也能做點事,不用忙於應付上官,一樣不用擔心地方官員掣肘。”

文祥又忍不住道:“並且可掌管潮橋鹽稅,隻要有銀子就能做很多事!”

“老夫回去之後再想想,哎呦,說是來犒勞諸位的,結果光顧著說公事,瞧瞧,菜都涼了,來,都把酒滿上,老夫敬諸位一杯。”

……

文慶喝了三杯酒,吃了幾口菜,便起身打道回府。

一送走中堂大人,崇厚就忍不住問:“博川兄,潮運同究竟是什麼缺?”

不等文祥開口,曹毓英就端起酒杯笑道:“康熙三十年,朝廷派巡鹽禦史駐廣東,設鹽院。兩年後,改設兩廣都轉鹽運使司,駐廣州,統管全省鹽務。因潮州自古盛產海鹽,廣銷周邊各府及贛、閩兩省,朝廷便在潮州設鹽運分司運同,全稱叫潮嘉汀贛鹽運同,從四品,所以簡稱鹽運同或潮運同,統管潮橋鹽務。”

“難怪文中堂說做這個運同不用忙於應付上官,原來離廣州遠!”

“不隻是離廣州遠。”

“博川兄,此話怎講?”崇實也忍不住問。

為了幫韓四謀這個缺,文祥真是絞儘腦汁,不禁笑道:“因為離得遠,引地也不一樣,從那之後的廣東鹽務就變成了鹽運使督管省河,也就是督管珠江鹽務,潮運同督管潮橋鹽務。

省河一百五十九埠,設東、西、南、北、中、平六櫃分轄,謂之改埠歸綱。後因綱局辦理不力,埠疲欠餉,嘉慶十七年加以整頓,改綱局為公所,選派運商六人分主六櫃事,並派委員駐所督催,謂之改綱歸所。

潮橋鹽務獨立於省河,潮運同統管潮橋的產、購、運、稅、緝私等鹽務。轄招收、河西、隆井、東界、海山、惠來和小江等七個鹽場,引地分為大河、小河、橋下三路;其中,大河九埠,行銷潮州府屬之大埔及福建汀州府屬之長汀、寧化、上杭、武平、清流和永定等九縣;

小河十二埠,行銷嘉應州及所屬之長樂、興寧、平遠、鎮平,江西贛州府屬之雩都、興國、會昌、長寧和寧都州及所屬之瑞金、石城等十二州縣;橋下八埠,行銷潮州府屬之海陽、豐順、潮陽、揭陽和普寧等八縣。與兩廣鹽運使互不隸屬,隻要聽命於兼兩廣鹽政的兩廣總督。”

崇厚反應過來,不禁笑道:“要是咱們厚誼堂的第一任大掌櫃做上這潮運同,葉名琛忙著剿賊平亂,自然顧不上他,那韓大掌櫃還真能做好多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