窪坑甸,夏家茶館。
醒木一拍,且聽下文分解,常先生便在一片喝彩聲中,緩步走下桌台。
看客們掌聲雷動,紛紛叫嚷著返場。
常先生返不動了,再說下去,非得說到天黑不可,於是便隻好抱拳致歉,匆匆離開。
劉鳳岐兩手拍得通紅,左顧右盼,稱讚道:“這常先生還真是個能人呐!以後肯定是個大蔓兒,牆內開花牆外香,以後等他回了津門,咱窪坑甸也跟著沾光!”
隨從們都跟著附和,不是為了奉承劉經理,而是常先生說得確實好。
劉鳳岐又誇讚了兩句,目光隨後落在坐在身邊的江連橫身上。
“老弟,乾啥老悶悶不樂的,生意談得不順當?”
江連橫自嘲道:“估計啊,我這一趟,算是白來了。”
“無妨!買賣不成,仁義在!”劉鳳岐笑著寬慰道,“老弟,你出來跑得少。生意嘛,有成有敗,有得有失,沒談攏也很正常,那孫大炮和老方都談不明白,何況咱們?來了窪坑甸,那就不算白來,就常先生這書,也值得你跑這一趟啊!”
“那倒是。”江連橫苦笑道,“可我就怕,最後買賣不成,仁義也沒了,大家都不體麵。”
劉鳳岐的茶杯應聲懸在半空,倆眼一瞪,卻問:“咋的,談潮啦?”
江連橫不置可否,轉而卻問:“劉經理,這喬二爺,到底是個什麼來路?我怎麼有點摸不透他這人呢?”
劉鳳岐皺眉撇嘴道:“嗐!他就那樣兒,彆搭理他!”
原來,這喬二爺本名喚作喬啟民,祖上也算是本地的名門望族。
雍正年間,家裡出過京官兒。
喬家書香門第,卻不迂腐,往上倒個三五輩兒,亦不乏投筆從戎的慷慨之士。
家族百年,文韜武備,名利雙收,可不容易!
可偌大的家族,也跟那王朝一樣,老祖開創基業,忙得要死、累得要命,反倒是能生能養,開枝散葉;累積到某一輩時,繁榮盛極,而後便順流直下。
彆的且不說,後生晚輩錦衣玉食,反倒生養不出,人丁漸漸稀薄。
人丁稀薄,便無人可用。
等到喬啟民這一輩,家裡就隻剩下兄弟兩個。
大爺原本是個軍官,甲午年死在了海上,骸骨都不曾留下。
那時,喬啟民尚且年少,家裡的頂梁柱倒下,喬家一蹶不振,甚至走到了變賣祖產的地步。
遠近的百姓都覺得,喬家也就這樣了。
卻不想,二爺當家以後,也是個能人,仗著學過幾句洋文,幾年時間,竟漸漸穩住了家業,著實出人意料,隻是人丁仍舊不見興旺。
“這麼說,這喬二爺還真不是線上的合字?”江連橫喃喃道,“怪不得這麼軸呢!”
劉鳳岐哼唧一聲,卻說:“他不光不是咱們老合,他打心眼兒裡,就從沒看得起咱們!你看這窪坑甸多熱鬨,這位二爺,從來也沒來過呀!”
“吃江湖飯,罵江湖人?”
“所以說嘛,你這生意,沒談成就沒談成,也挺好!跟他合夥兒,保不齊他背後還得數落你一通,犯不上!”
“我聽說,他在碼頭上還有生意?”江連橫問。
“老弟,消息挺靈,這麼快就要摸底啦?”劉鳳岐笑答,“不錯,喬二爺確實在碼頭上有家公司,福昌成,搞運輸的。”
“這麼說,他有船?”
“嗬!你可真瞧得起他!”劉鳳岐擺了擺手,“他哪有船呐!無非就是把幾個流氓苦力圍攏到一塊兒,幫著給洋船卸貨,再搬到鬼子的鐵路上而已。說白了,也就給人跑跑腿。”
江連橫順勢問道:“這麼說,他的那些紅丸,應該也是從這條路走出營口的了?”
“誒!老弟,我隻說我知道的,捕風捉影,沒譜的事兒,我可一概不知。”
劉鳳岐趕忙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卻說:“來來來,老弟,聽書聽書!下一個唱西河大鼓的娘們兒也不錯,嗓子亮堂。對了,你那倆兄弟怎麼沒來?”
…………
遼河港口,水麵上的貨船來來往往。
關內關外,東洋西洋,大小商號的貨物均在此地進出周轉。
碼頭上的搬運工穿個坎肩兒,一身的腱子肉風吹日曬,早已成了銅色,反襯得兩隻眼睛和牙齒更白。
貨船一到岸,認準了船號,便有各家搬運公司的經理跳上甲板,手裡拿個本,一邊高聲報出各家商號的貨物、數量,一邊使喚自家工人上船卸貨、裝貨。
大豆、藥材、皮貨、煤炭,各式各樣,不儘相同。
劉雁聲按照江連橫的吩咐,在各個碼頭間穿梭來往,不時停下腳,尋個搬運工,打探消息。
走到岸邊,正看見一個老苦力正坐在石墩上,拿手巾擦汗。
劉雁聲趕忙來到近前:“大伯,你們是哪家商號的?”
“啊?你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