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宮之中,康熙皇帝夜宿在德妃處。
德妃以包衣出身,卻能登上後妃之位,手段才智一流,也深受帝寵,到如今她已四十歲了,再怎麼保養,也不複年輕,與皇上更多的是家人親情,一心寄托在教養兒女身上。
尤其是活潑調皮的小兒子,昨日偷溜到揚州城玩,回來便上吐下瀉,中暑發燒,當天病倒了,她又氣又憂,對康熙帝也不掩飾這番慈母之心。
康熙好笑:“這小子欠揍,偷偷跑出去玩,還連累兄長被罵,等好了看朕罰他功課。”
德妃聽出他話裡有維護胤禛,責怪自己之意,不由辯解:“禎兒都病成那樣了,老四還拿著戒尺打他,不免太無情,臣妾著急,才不慎說了重話。”
因一些陳年舊事,德妃對胤禛這個在佟佳皇後膝下長大的兒子一向感情微妙,她有時也想儘量修補母子關係,但胤禛的脾性與她不合,對誰都冷冷的,話也說不上兩句,時間一長,她的心也冷了。
比如這次,胤禎假傳他的名字跟小九小十偷跑出去玩是不對,可他是個孩子,又是中暑又是痢疾,老四還下得去手打他,太狠心了。她進門時就看到老四高舉戒尺,十四臉色慘白,吐的昏天黑地,一時氣急了,說了老四幾句,他竟然甩臉子頂撞,分明不把她這個母妃放在眼裡。
現在想起來,德妃還心裡有氣,唯有一句話令她後悔不該說。可她身為他母妃,難道竟要屈尊去給兒子道歉?兒子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於孝道來說,怨怪母妃實屬不孝。
這樣一想,德妃便理直氣壯了,也更生氣,不由得想,胤禛到底有沒有把她當母妃,有沒有把胤禎當親弟弟?還是說,他念念不忘佟佳皇後這個額娘?
按康熙平時的處理,他會責罵一頓胤禛不孝順額娘,再命他向德妃賠罪。他今日卻道:“朕今天看到老四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好像背地裡哭過了。”
德妃聽了,第一反應是不信:老四會哭?他打記事起就沒哭過,最冷心冷情的一個人,他會因為她幾句罵就哭?
可康熙言之鑿鑿,實在不像騙人。
他道:“老四打小性子就悶,有什麼話從來不當麵說,全藏在心裡,其實他是孩子裡最老實穩重、重情重義的一個人,因為嘴拙,總讓人誤解罷了。”
真的假的?德妃半信半疑。皇上金口玉言,應當不會拿這種事騙她,可是說老四重情重義?她怎麼那麼不信呢。
早晨,林黛玉被太監蘇培盛起來,她昨夜回到四貝勒的住所後一夜沒合眼,想的是四貝勒昨夜那番話,越想越心焦,早起來精神頭不濟,整個人懨懨的。
蘇培盛唉聲歎氣,用帕子浸冷水給他冷敷,“我的爺,您眼睛又紅又腫,這可怎麼出門喲。”他家爺最好麵子的一個人,眼腫成這樣,怕是寧願不出門。
林黛玉倒沒想過不出門,四貝勒說過皇子一言一行都要小心,他是個閒散皇子,手上沒差事,若要告病,反而引人注目,不如作平常態,方不惹人懷疑。她隻想著扮好四貝勒這個角色,不出差錯便好,直到找到辦法回自己身體。
她問蘇培盛:“我該做什麼?”
蘇培盛哀歎四爺的癔症怎麼還沒好,道:“往常您早起要去德妃娘娘那兒請安,另外,十四爺昨兒病了,您看是不是要去瞧瞧?若不去,送些藥材過去,也是您的一份心意不是?”
他小心觀察四貝勒的表情,生怕他惱怒發火,沒想到他淡淡的點頭,說那就去吧。
四貝勒給林黛玉惡補了一些皇家常識,她是個機敏的,不至於怯場,順利給德妃磕頭請安。
德妃果然沒看出一點兒不對勁,和和氣氣地請她坐下,命人上茶。
德妃穿著家常的丁香色旗袍,周身不見奢華,氣質溫婉大氣,神態溫柔親切。她年歲不小了,生育過幾個孩子,因此神情中泛著母性的溫柔。
她正與身邊的大宮女說著小兒子的病情,他昨天拉了肚子,應當吃些清淡的粥跟小菜,卻叫嚷著要吃肉,德妃半是無奈、半是寵溺地讓人往粥裡加些肉糜,哄他吃一碗,彆餓壞肚子。
林黛玉她記憶中,母親賈敏便是這樣溫柔和婉,過於寵溺她和弟弟,聽的入神,唇邊掠起一抹輕微笑意。
德妃是存心晾著胤禛,她的氣還沒消,有心要冷一冷他,沒想到他不僅不在意,還笑了。
德妃沒好氣的道:“老四,你以後也小心些,禎兒年紀小,病成那樣,可經不起你一頓好打。”
她這話可說的太偏頗,十四的病全是他淘氣鬨的,何況胤禛的戒尺也沒將他打得多嚴重。
但林黛玉雲裡霧裡,不知道事情始末,她未免露餡,作出後悔狀,道:“是兒子的不對,不該打十四弟,我稍後便去向他賠不是。”
德妃詫異,老四居然服軟了?她打量胤禛,他如往常一樣穿的整整齊齊,大熱的天氣也不減兩樣衣服,仔細瞧能看出他雖小心遮掩過了,眼皮仍有輕微浮腫,眼裡有紅血絲,神態似乎很淡定,卻遠沒有往常的寡冷,多了謹慎小心。
她信了七八分康熙的話,胤禛是在為昨日的事難過,心也軟了,溫聲道:“你是做哥哥的,向他道什麼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