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妙玉:當真是無恥之尤(1 / 2)

永王府。

張盼兒倚在刻著細致花紋的雕窗旁,青絲披落,粉色的色采襯的女子肌膚透著一股淡淡的粉色,煞是美麗。

麗人素手抵在潔白柔膩的下頜間,柳葉細眉間攏著憂愁,瑩潤似水的明眸望向窗外搖曳的蔥蘭呆呆出神。

正此時,一席青色衣裙,挽著雙環髻的俏麗丫鬟走了進來,見此情形,輕聲問道:“王妃,瞧您無精打采的,這是怎麼了?”

丫鬟自小陪著張盼兒長大,是她的貼身之人,張盼兒嫁入永王府之際,她亦是陪嫁,名喚青兒。

張盼兒聽見聲音,心中便知來人,故而並未回首,眸光依舊凝視著那株蔥蘭,淺淺道:“沒什麼。”

雖是自小一塊長大,然而有些事兒怎好明言。

青兒聞言蹙了蹙眉,眸光微轉,以她的猜測,想來是因為王爺生辰將至,心中有些擔心,怕操持不來,這大門大戶之間,生辰、婚宴之類的紅白事兒都是有慣例,便端著一盞茶水遞了過去,笑道:“王妃是擔心王爺生辰的事兒吧,您不必憂心,這事都有慣例,王妃按以往的慣例依葫蘆畫瓢就是了。”

張盼兒接過茶盞,美眸看向眼前這個最為貼心的姊妹,抿了抿唇,素手把玩著彩色茶蓋,忽而道:“青兒,你年歲也不小了,可作過什麼打算?”

一般而言,及笄成婚,甚至於更早,雙十年華,這已然算是大齡的姑娘了。

青兒聞言,神色微微一愣,忙問道:“王妃是不要奴婢了?”

作為王妃的丫鬟,若是不伶俐些,焉能立足,眼下王妃之言,不就是暗示要讓她出府,替其安排。

張盼兒見其有些急躁,不由的抿嘴一笑,看向青兒的眼神愈發柔和,悵然道:“你我自小作伴,我怎會不要你,隻是你的年歲不小了,王爺又沒有納你的心思,該為你以後做些打算,也不枉咱們這份主仆情誼。”

原本作為她的貼身丫鬟,是有通房之用,若是主君不喜,再另做安排,然而眼下王爺那兒.,彆說是做丫鬟的,便是她這個主母都得不到好。

好歹是她情同姊妹的丫頭,張盼兒也不忍青兒困守在王府,趁著她能做主的時候,還是早做打算,為她謀一份未來。

青兒聞言,雙膝跪在地上,眸中蘊著霧氣,道:“奴婢自小跟著姑娘,除了服侍您,也沒彆的心思,姑娘不要趕我走。”

她不知道王妃為何會有這想法,然而她確實不想離開。

張盼兒見狀,忙將人拉了起來,美眸看向哭哭啼啼的青兒,芳心百轉交集,其實她也舍不得,隻是時不我待,若是真等到那最屈辱的一刻,怕她也顧不上了。

正此時,屋外婆子傳來聲音道:“王爺來了。”

張盼兒聞言眸光閃動,不見以往那種雀躍的神情,螓首低垂,默然不語起來。

青兒則是擦了擦眼角,轉而侍立在一旁,好似無事發生。

永王舉步而入,目光落在張盼兒身上,見其神色怏怏,心下也是了然,畢竟算起來,的確是他有負於人。

隻是這愧疚之意一閃即逝,擺了擺手,將青兒揮退下去後,近前拉起麗人的素手,輕聲道:“盼兒,本王生辰在即,要勞煩你多操勞一二。”

張盼兒見永王談起“正事兒”,芳心不由的一鬆,抿了抿粉唇,笑著說道:“王爺放心,妾身知曉分寸,定不會落了永王府的體麵。”

作為永王府的王妃,這才是她該做的事兒,而不是.

永王點了點頭,想著這次生辰不同一般,還是叮囑道:“此番忠順王妃與北靜王妃來王府祝賀,盼兒定要好好招待,切莫怠慢了。”

既是兩位皇叔皆然來祝賀,那麼兩位王妃亦是同行,前宅的事情交由他,後宅的事情自然就是張盼兒負責。

張盼兒聽見忠順王妃倒不覺有他,隻是聽見北靜王妃的名頭,不由眉眼低垂,芳心那股子鬱結之氣湧了上來。

永王見此情形,心中計較一番,轉而溫聲道:“盼兒,十六叔與忠順王叔素來避諱皇子間的事情,此番一同來為本王祝賀,你可知緣由?”

想來想去,他還是覺得要與其明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切莫壞了正事。

張盼兒抬眸看了一眼少年,輕搖螓首,她是後宅婦人,豈會明曉朝堂上的事兒。

永王聞言,嘴角噙著一抹得意之色,低聲道:“因為這是父皇的意思,如若不然,你以為咱們這兩位皇叔會在意本王的生辰,怕不是打發人送份生辰禮敷衍了事。”

普通生辰,想來便來,人不來禮到亦是不妨事。

張盼兒聞言玉容微怔,美眸看向露著嗤笑之意的少年,輕聲問道:“父皇怎會如此。”

永康帝讓兩個位高權重的王爺為永王府撐腰,總不至於是器重永王吧。

永王嗬嗬一笑,解釋道:“還不是因為咱們三弟和八弟的爭鬥,父皇想要平衡,同時也是警告他們,莫要鬨的太過。”

彆以為他什麼都不懂,上回提點於他之時,他就明白過來,不光是他明白,他那幾位好弟弟也都明白。

隻是明白歸明白,所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出現萬一可就壞事,而且誰又能確保這其中有哪人假戲真做。

有些時候不是糾結事情真假,而是防患於未然,亦或者說疑心。

張盼兒本就是聰慧之人,經過永王的提點,心下漸漸明悟起來,旋即芳心微微一轉,美眸泛著幾許亮光,素手不由的攥了攥,貝齒緊咬著粉唇,長長的眼睫顫動起來,眉宇間帶著一分希冀之色,柔聲道:“王爺,既是如此,妾身能不能”

話音未落,永王便打斷道:“盼兒,不要胡鬨,永王府需要子嗣。”

他明白張盼兒的意思,無非就是想著既然有永康帝在其身後,便不需做那等子事,然而王府子嗣的事情卻是重中之重,他要是想趁此上位,就必要有子嗣。

隻是他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假借於人,若不是如此,豈能讓自家妻子做那等事兒,誰又能忍受頭頂染色。

雖說是他強求於人,然而此事兩方,不..是三方得利,先前苦口婆心的已然勸誡了,現在還糾結此事,著實令人生煩。

而且永王心中認為,就是因為張盼兒這消極的態度,故而進展不順,如若不然,此計早就成了,他在朝堂上也就無需這般乏力。

不過到底是有求於人,永王也不好翻臉無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