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水溶:這是黑化了?(1 / 2)

神京,天子腳下,繁華喧鬨的西市,街道兩旁的酒樓、茶肆、戲園、青樓人流熙攘,喧鬨嘈雜,呈一派欣欣向榮,頗有盛世之景。

靖水樓,臨水而居,取與近水樓台先得月相近之意,岸邊的湖石楊柳交相輝映,殊為雅致,是西城有名的酒樓。

二樓,一處廂房之內。

張盼兒坐於桌案前的錦墩之上,著一身淡藍色的紗衣,簡單的發髻上插著一支梅花小簪,長長的頭發猶如黑色的瀑布一直垂到腰間,顯得樸素而不失優雅。

麗人清徹明亮的雙眸看著桌案上的茶杯幽幽出神,宛若春山細雨般的柳眉間不見憂愁,反而透著幾分冷色。

身側的青兒見狀,心中微微一歎,猶豫少許,還是近前小聲道:“姑娘,您不該私會那人。”

青兒所說的那人不是旁人,正是與自家王妃有一次荒唐的北靜郡王水溶,出門在外的,得避開名諱,便是王妃都沒有喊,而是叫姑娘。

先前張盼兒讓她去給北靜郡王身邊的那個知情的小太監送信,請北靜郡王來此一敘,眼下正是候著那人前來。

在她看來,出了這檔子事,若是宣揚出去,造成皇家醜聞,北靜郡王她不曉得會如何,但自家王妃肯定活不下去,此時就應該當做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可眼下自家王妃作甚,居然邀那人前來私會。

怎得,自家王妃因在王府內受了王爺的冷落,一回就被那位爺給征服了,食髓知味?

作為從小一起長大的貼身奴婢,青兒可不能看著自家姑娘自甘墮落。

張盼兒聞言,抬眸看了青兒一眼,知曉其是為她著想,心下不由的微微一暖,歎氣道:“我心中有數。”

事情過了沒兩日,原就不該相見,更彆說是私會,然而這並不是她能左右的。

青兒見狀,心中擔憂更甚,作為與王妃一同長大的貼身丫鬟,她察覺到王妃變了,以往的王妃溫柔似水,可眼下的王妃讓她感覺到陌生。

看來還是那荒唐的事兒,讓王妃身心受創。

正此時,屋外響起敲門聲,頓時讓主仆二人神色一愣,懂事的青兒上前開門,來人正是一襲錦服的北靜郡王水溶。

水溶手中捏著一把玉骨折扇,凝眸看了青兒一眼,也不多言,邁步進入屋內。

青兒垂眸不語,可心中對少年極為惱怒,若不是眼前的人兒,她家姑娘的性子怎會轉變。

隻是對方的身份讓她明白不是她能招惹的起的,況且這又是姑娘主動相邀,見少年入內,轉而舉步而出,順勢還帶上屋門,讓這兩人細細相談。

希望自家姑娘不要屈服於那人的權威,長的好看又怎樣,自家姑娘可是高貴的永王妃。

“十六叔來了。”

張盼兒見來人赴約,芳心漸顯一絲漣漪,依她所想,皇家皆是薄情寡性之人,出了這檔子事,為避免留下把柄,避而不見才是正理。

即便少年言明會給她一個交待,但大抵不過是推脫之言,隻是沒想到,少年居然還真的來赴約了。

隻能說到底是情性謙和的君子,心中的猶豫又少了幾分。

水溶抬眸看向麗人,即便是薄施粉黛,仍遮掩不住麗人的嬌媚如月,讓水溶腦海中浮現出麗人承歡膝下的場景,心頭止不住有些異樣。

沉吟一聲,水溶點了點頭,開口道:“接到你的信就來了,沒讓你久等吧。”

接到張盼兒的信箋,水溶心中詫異,不過還是來此一敘,他要探查一番作為當事人的態度,確定心中所想。

畢竟事情已然出了,總不能真的視若無睹,留下一個女兒家獨自承受,起碼也要言明利害。

張盼兒聞言,揚著嬌媚的臉蛋兒看了水溶一眼,輕啟紅唇,微微闔動幾下,又不知如何開口,旋即垂下眸去,一時之間,屋內靜謐起來。

水溶見狀心中微微緩和,麗人猶豫不決,讓他少了幾分猜忌,想來此番相邀是要做個了斷,隻是這事女兒家不好言明。

思及此處,水溶近前一步,隔著麗人落坐在一方錦墩之上,輕聲問道:“那天的事.侄兒媳婦有何打算?”

且先問問“受害者”的想法,再做打算。

張盼兒聞言,芳心輕顫,腦海中浮現出那日的一些不堪入目的片段,如梨蕊般的玉頰透著粉紅,抬眸看了水溶一眼,見其保持距離,心下又微微一緩,愧疚之意湧上心頭。

究其根本,還是她算計於人。

輕搖頷首,張盼兒眸光閃動,輕聲道:“侄兒媳婦心亂如麻,尚未作何打算,不知十六叔有何安排。”

水溶聞言,目光若有所思的看著眼前的麗人,早先他對那天的事情心有疑慮,本就打算看看張盼兒的態度再做打算,可眼下這神情,可不像是什麼心亂如麻,讓水溶有些捉摸不透。

是另有目的,還是真的是心中沒個主意?

沉吟一聲,水溶伸手提著茶壺倒了杯茶水,推至麗人身前,語氣溫和道:“事已至此,不若坦誠布公,那天的事是我不對,隻是你也明白,本就是一場意外,忘卻此事當做沒發生過,於你於我而言才是兩相安好。”

這侄兒媳婦乾係重大,水溶可不會起什麼歪心思,而且對方是高貴的永王妃,難不成你還想讓她自甘墮落的做見不得人的相好?

想法是好,但不現實,最好的辦法便是一場春夢了無痕,大家都乾淨,也就是所謂的一夜情。

當然,你說拔那啥無情就無情,總不能就為了一次的荒唐就不顧一切,這是小孩子的做法,成年人講究利益。

說著,水溶抬眸看著麗人嬌媚的玉容,見其默然不語,眉宇間透著幾許落寞,便又補充道:“世道艱難,女兒家本就生存不易,此事若是宣揚出去,本王大不了就是名聲掃地,但於永王妃而言,下場如何,你應當明白。”

封建社會,女兒束縛至深,出了什麼醃?的事兒,大抵都是推到她們頭上,北靜王府地位超然,再加上他特殊的身份,若是此事宣揚出去,皇家為了遮掩醜聞,隻會處置張盼兒,甚至於是永王妃故意勾引北靜郡王,為人浪蕩之類的,北靜郡王隻是一個“受害者”。

畢竟一個掌兵權的王爺和一個王妃而言,孰輕孰重,永康帝豈會不明,彆說是一個兒媳婦,就是永康帝的媳婦,大抵也是忍氣吞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