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世俗思想終於在周朝完成了升華。”
“一個完整的、係統的世俗化思想體係,正式形成。”
“宗教徹底被趕出了曆史舞台……”
“所以周朝之後,華夏雖然還有零星的神靈崇拜,卻再也沒有係統的宗教組織。”
前世網廟十哲之一的商紂王,被網友譽為人類最後一任人皇。
還說他因為反對祭祀神靈,遭到了諸侯王的反對。
然而現實是,出土的文獻資料顯示,商朝頻繁的舉行大規模的祭祀神靈活動。
而且還是人祭。
動不動就用幾千人祭祀神靈。
也就是說,商朝的最高統治者商王,才是最喜歡祭祀神靈的。
商紂王的具體作為已經不可考,但現在為他平反還為時過早。
至少現在的文獻資料,還不足以為他平反。
那一個個祭祀坑,反而在佐證他或許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無辜。
“正因為世俗徹底壓倒了宗教,才有了百家爭鳴。”
“在那個時期,思想界百花齊放,可謂是最輝煌的巔峰時期。”
“也正是在那個時期,宗教幾乎被擠壓的失去了生存空間。”
“雖然當時的人依然相信神靈存在,相信巫蠱之術。”
“卻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宗教,更沒有統一的宗教思想和清規戒律。”
“直到佛教東傳以及道教的出現,才填補了這個空白。”
朱元璋三人回想周朝和秦漢時期,貌似確實是這種情況。
除了一些自稱見過神靈的方士,一些跳大神的巫師,貌似真沒有什麼宗教。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信奉的神靈,但很多神靈其實就是祖先或者當地大賢化成的。
大家祭祀他們,更多的是一種緬懷,遠算不上是宗教。
朝廷確實會祭祀昊天,卻並沒有圍繞昊天形成宗教體係。
直到佛教和道教的出現,華夏才再次出現了成係統的宗教。
朱標點點頭,問道:“為何佛教和道教沒有被世俗思想摧毀,反而大興了?”
陳景恪解釋道:“世俗思想是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和解讀,宗教思想又何嘗不是呢?”
“所以,我們不能理所當然的認為,宗教思想就一定是落後的是錯誤的,世俗就是先進的正確的。”
比如前世主流國家采用的一夫一妻製,就是基督思想規定的。
我們在認同一夫一妻製的時候,卻全麵否認基督思想,是不是有點吃完飯就砸鍋的嫌疑?
“隻是現階段,世俗化思想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化,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文明。”
“所以,我們的祖先選擇了世俗化。”
“我們做個假設,當有一天神靈真的出現了,或者宗教思想在先進程度上超過了世俗思想。”
“那麼形式就會逆轉過來,宗教將壓倒世俗。”
“所以,宗教確實有種種缺點,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全麵否定它的積極作用。”
這話有點繞,又有點反常理。
朱元璋三人花了好一會兒功夫,才理解其中的內涵。
但依然覺得不可思議。
陳景恪停頓了一會兒,等他們想明白了,才繼續說道:
“世俗思想在不停的進步和完善,宗教思想也一樣。”
“最初隻是出於對天象的敬畏,產生的自然崇拜。”
“後來就圍繞這種崇拜,演變出了宗教思想。”
“祭祀儀式、清規戒律等等,都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形成的。”
“政教合一的國家,宗教甚至演變出了一整套的思想和統治體係。”
“最關鍵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對宗教的需求正在改變。”
“為了適應人類新的需求,宗教的本質也發生了改變。”
“而這種改變,也是佛道能夠昌盛的根本原因。”
朱標好奇的道:“哦,如何變的?現在宗教的本質是什麼?”
陳景恪回道:“前麵我們說過,最初的宗教是人類對自然偉力的敬畏所產生的。”
“當時宗教的本質,其實就是人類對未知力量的崇拜。”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對宗教就開始產生了新的需求。”
“這種需求各有不同,有的是祈求平安,有的求財,有的求子……”
“所有的需求,最終都指向了一個目標,希望。”
“人類信仰宗教,就是想獲得一個希望。”
朱標喃喃的道:“希望嗎?在痛苦、絕望之下,神靈、來生,確實能為人提供最後一絲慰藉。”
陳景恪恭維道:“殿下英明,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苦楚。”
“最無奈的是,大多數人的苦楚終生無法解決。”
“這個時候就需要某樣東西,能給他們一個希望。”
“不論這個希望是欺騙還是麻痹,都比一直生活在絕望中要好。”
“麵對人類新的需求,宗教的本質也產生了變化。”
“從原始對力量的崇拜,變成了為人類提供精神寄托和終極關懷。”
殘酷絕望的真實,美好的虛假憧憬。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一個選擇都沒有錯。
隻要不影響到彆人,我們沒必要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對彆人的選擇橫加指責。
相反,如果我們自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對彆人的選擇肆意批判,那才是真正的狹隘。
朱標漸漸明白了他的意思,讚歎道:“原來如此……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佛道順應了新時代人們的精神需求,所以才沒有被世俗思想所瓦解。”
朱元璋終於聽懂了,不過沒有插話,而是在一旁暗暗點頭。
陳景恪繼續說道:“不止於此,個人需要宗教,國家也一樣需要宗教。”
“對個人來說,他們想要通過宗教消滅苦惱不安,獲得希望與安心。”
“對於國家和朝廷來說,需要宗教來匡正世道人心,確立倫理道德。”
“還有些國家,需要宗教來麻痹人心,削弱百姓的反抗精神,維護自己的統治。”
“天竺的身毒教就是如此。”
“當然了,華夏文明是特殊的,匡正世道人心,確立倫理道德的任務,由世俗化的儒家來完成了。”
“所以朝廷對宗教就沒有什麼需求和依賴,這也是為何曆史上曾經發生過數次滅佛行動的原因。”
“在彆的文明體係裡,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