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覺?
誰要真當他是錯覺,那就太小看這位燕王了。
他隻是不喜歡讀書,不喜歡耍那麼多心眼子,隻想打北元而已。
實際上,政治方麵的事兒他心裡門清。
那些勳貴是配合他演出,還是借機發瘋,他不可能看不出來。
隻是有些事情,他不方便直說。
那些勳貴是皇帝安排來配合他的,如果他反手說彆人另有圖謀,那不成忘恩負義了嗎。
關鍵是,他也沒什麼實質性證據。
隻是察覺到那些人的行為有一點異常而已。
所以,他才借著閒聊的機會暗示一二。
他相信,以在場幾人的聰明,定然能想到什麼。
果不其然,朱雄英、陳景恪、徐達立即就露出了然的表情。
朱高熾略微思索,也微微點頭,顯然也想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朱雄英冷哼一聲,說道:“其情可憫,然其行可誅。”
徐達畢竟是勳貴集團的代表之一,為大家開脫道:
“大明的勳貴,與曆朝曆代的勳貴比起來,都算是恪守本分的了。”
“他們也是心中沒底,才會如此行事,希望朝廷能儘快給出一個準確的答複。”
說完目光看向陳景恪,示意他幫忙說幾句好話。
事實上他說的也沒錯,和曆朝曆代的勳貴比起來,大明的勳貴集團確實要本分的多。
並不是他們覺悟高,而是不得不本分。
老朱眼裡揉不進沙子,敢囂張跋扈的下場都不太好。
在他的高壓治理下,勳貴也不敢做的太過。
後來在陳景恪的影響下,老朱的作風有所轉變。
可還不等勳貴生出驕奢之心,朱元璋又拿出了分封來利誘大家。
這可是真正的諸侯王啊,一旦成真那才是海闊天空。
有了更大的利益在前方吸引著,勳貴再次變得本分起來。
隻要不是特彆奇葩,誰都不想在分封前被殺掉。
所以大明的勳貴不但本分,還自損利益幫助朝廷改革。
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分封一直停留在嘴上。
皇帝想反悔?或者乾脆就是忽悠大家?
現在禦座上坐著的那個人都換了,新皇還會承認當初的承諾嗎?
去年朱標表態,會在今年進行一次小範圍的分封。
可現在已經五六月份了,半年過去了朝廷還是沒有任何反應。
勳貴們急啊。
之前他們不敢做什麼出格的事情,怕被抓了典型。
現在皇帝讓配合燕王演戲,那正好借題發揮一下。
不過他們始終保持著理智,沒敢做的太過分。
於是才有了朱棣方才那番話。
朱雄英畢竟是太子,聽說他們的作為,心中自然不高興。
我們又沒說不承認,你們著急什麼?
還敢借機發瘋,是想逼宮嗎?
真是不知死活。
不過有一說一,勳貴們著急是情有可原的。
要不然徐達也不會替他們說情。
陳景恪自然也是同樣的想法,所以在接到徐達暗示之後,微微頷首表示收到。
然後隨意的說道:“你這脾氣得改一改,彆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
“以後他們就是諸侯王了,手中有兵有糧,小心把人逼急了跳牆。”
朱雄英殺氣騰騰的說道:“敢,誰敢不老實,就把誰給滅了……”
陳景恪樂了,說道:“忘了宗藩體係和帝國計劃了?”
“等大分封正式施行,情況就不一樣了,你這唯我獨尊的思想必須得改一改。”
“很多事情不能再由著性子來,必須要講規則。”
“新的規則,要求大明在保證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儘可能的照顧到諸侯國的利益。”
聽到帝國計劃,朱雄英頓時就不說話了。
受陳景恪影響,他很清楚帝國計劃施行之後,大明必須要學會正確處理外交事務。
否則,必然會導致藩屬國離心離德,最終藩屬體係崩潰,帝國計劃失敗。
朱棣則眉頭一挑就想反駁。
還沒分封呢,就開始支棱翅膀了是吧?真拿自己當個人物了?
你再是諸侯王,那也是我大明的臣子。
然後他馬上就想到自己的燕國,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講規則好啊。
大明作為宗主國,必須要有宗主國的氣度,公平公正的對待藩屬國。
不能以大欺小。
生怕彆人察覺到他的想法,偷偷的打量了一下眾人的臉色。
發現注意力並不在自己身上,頓時就放下心來。
不過徐達是什麼人,原本確實沒注意到他的異常。
但朱棣鬼鬼祟祟的打量眾人,卻被他給察覺到了。
雖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但身為朱棣的老師兼嶽父,他對這位燕王太了解了。
知道這貨肯定沒憋什麼好屁。
不過他並沒有揭穿,畢竟是自己的女婿,得幫忙遮掩著點。
但為了防止他又亂說什麼話,還是給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以作警告。
果不其然,看到他的眼神朱棣心中一哆嗦,頓時老實的和鵪鶉一樣。
眾人並沒有發現這一對翁婿的小動作,注意力都在陳景恪身上。
陳景恪繼續說道:“說的更直接點,以後大明要學會用規則來管理諸侯國。”
“而規則是怎麼來的?不能大明說什麼就是什麼。”
“一條新規則的誕生,必須要經過藩屬國集體認可才行。”
“至少要經過大多數藩屬國的認同,如此規則才有公信力。”
當然,這隻是表麵公平而已。
所謂的大家集體認可,不過是給規則賦予合法外衣罷了。
大明作為宗主國,想推行什麼規則簡直不要太容易。
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也彆當什麼宗主國了,老老實實關起門過日子吧。
徐達等人聽得也都非常讚同。
即便是排除自己的利益,完全從做事的角度去考慮,陳景恪的話也是老成持重之言。
如果大明朝廷完全不顧藩屬國的利益,很可能會被藩屬國拋棄。
想想商朝是怎麼滅亡的。
現在大明確實強大,藩屬國加起來也不是對手。
可將來呢?
朱雄英無法反駁,不過依然氣哼哼的道:
“就憑這些人的德行,怕是不用大明出手,他們就能給自己折騰亡國了。”
眾人心下莞爾,太子這是心服了口不服啊。
不過他們也對陳景恪佩服不已,這話也就他敢說了吧。
換個人說,就算朱雄英認同,心裡也會留下芥蒂,說不定哪天就給人穿小鞋了。
未來皇帝的小鞋,可不是那麼好穿的啊。
然而,聽到朱雄英這番話,陳景恪卻非常認同的道:
“這也正是我擔心的問題,現在的勳貴,真正做好當國主準備的,不超過一掌之數。”
“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當一國之主,甚至很多人都不清楚什麼是一國之主。”
“他們以為到了封國自己就是老大,就可以為所欲為。”
“如果就這樣讓他們去封地,將會是一場災難。”
朱高熾若有所思的道:“太子、陳伴讀所言甚是。”
“大明的勳貴出身大多都比較低,之前沒有接受過相關教育。”
“當了勳貴之後,又多統軍不管民,確實不懂得治理國家。”
“這個問題,朝廷要著手解決才是。”
“我建議,將即將分封的勳貴集中培訓,讓他們知道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權力,如何治理好一個國家。”
見自己隨口抱怨的一句話,被他們如此鄭重的談論,甚至連解決的辦法都提出來了。
朱雄英心中很是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