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秦風·無衣(2 / 2)

入則華夏,出則夷狄。

隻要他們認同、學習華夏文化,並以華夏人自居,那他們就是華夏人。

至於出兵值不值……

陳景恪的文章做出了解答。

當然,他的文章不可能隻解釋這一個問題。

而是係統的闡述了,為何華夏一家。

大家擁有共同的文化、信仰、風俗習慣,我們抱團取暖,與天鬥與地爭,在這個世間努力生存。

有人會說,什麼華夏,什麼大明,與我一個月三百文錢的人有關係嗎?

然而反過來想想,如果沒有華夏和大明的庇護,你連三百文錢都沒有。

指望異族人給你吃的喝的?

彆做夢了,看看南洋蠻夷是如何對待當地漢人的。

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華夏是一個巨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巨人身體的一部分。

我們團結協作,我們團結一心,這個巨人就是無敵的。

如果我們不團結,就會手腳不協調,彆說戰鬥,直接就癱地上起不來了。

如果腳受到傷害,手覺得與自己無關,那很快這個巨人就會失去腿腳。

沒有了行動能力,手也無法獨存。

南洋的漢人被屠殺,我們以為與自己無關,就高高掛起。

那麼有一天我們會失去嶺南,失去江南,最後失去一切。

隻有大家團結起來,敵人膽敢動我們一根毫發,手就拿起武器,腳就加速追上敵人,齊心協力將敵人擊倒。

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敢覬覦我們。

如此,我們才能安心生活。

我知道大明還存在諸多問題,可隻有先活下來,才能慢慢去改。

如果死了,就真的一了百了了。

這篇文章洋洋灑灑寫了四五千字,堪稱是大長篇了。

但看到這篇文章,解縉卻非常頭疼。

太長了,相當於三分之一部論語。

真刊印出來,得一整個版麵才行。

而且,這篇文章遣詞造句非常不嚴謹,通俗點說就是有點水。

他估算了一下,這文章能壓縮到千字以內。

換成其他人敢這麼投稿,他肯定不用。

但這是陳景恪寫的,他隻能試探的去問,能不能壓縮一下。

陳景恪對他的難處表示了理解,然後堅決不改:

“這篇文章就是寫給普通人看的,壓縮成晦澀的文言文,有幾個百姓能看的懂?”

“不過你也不用發愁,這是加刊,屬於特例。”

“既然是特例,那選稿就不能用以前的老標準。”

“而且這一期的加刊以半價發售,儘可能多的鋪貨,要讓更多人看到。”

“至於成本……賠了多少錢伱寫個條子,我讓戶部給你補上。”

有了這個保證,解縉啥都不說了。

回去之後連忙找人,把水平在線但以前沒能刊登的稿件,全都翻了出來。

陳伴讀說是特刊,標準不一樣。

我這也是嚴格執行他的意誌。

至於加刊的內容是正常版本的三四倍……都說了是加刊,能不能體會上級精神?

於是,當加刊出版後,大家發現這一期的報紙特彆厚。

內容比以前多了四倍。

關鍵價格隻有正常的一半。

於是,很多人就衝著這個分量,也選擇買一份回家。

古代字是很珍貴的,比如有人亡故,條件允許就會用寫滿字的紙做一套紙衣穿上。

當然了,最普遍的用法,還是糊牆糊窗戶。

報紙糊牆糊窗戶,在很多地方已經成了潮流。

回收廢舊報紙賣給彆人糊牆,已經形成了生意。

而這一期加量不加價,上麵還有皇帝的罪己詔,大家可太喜歡了。

銷量直接增加了好幾倍。

陳景恪聽說了此事,簡直哭笑不得。

解縉這家夥,是真會找機會啊。

不過也無所謂了,朝廷財政富裕,也不差那幾千貫。

而銷量的增加,也意味著報紙內容傳播的更廣。

南洋慘案很快就傳遍了大明每一個角落。

而罪己詔和朝廷要出兵複仇的消息,讓百姓首次感受到了族群到底意味著什麼。

大家都接受了一次洗禮,對華夏、對大明有了更深的歸屬感。

就連大明本土的少數族群,也同樣如此。

隻不過,在認同華夏身份的同時,他們還多了一層羨慕。

為何我不是漢人?

朝廷派遣到各個部落的宣政使,突然發現自己的工作變得好做了許多。

很多人都跑過來問,他們算不算華夏人。

如果自己被欺負了,大明會不會替他們報仇。

宣政使又不蠢,自然知道是為什麼。

立即就把《華夏簡史》拿出來,翻到關於他們族群的記載。

看看,書上都寫了,你們也是華夏子孫。

再看看你們的身份牌,上麵寫的清清楚楚,你們就是大明子民。

於是,這些人就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華夏人’這個概念,不知不覺深入了他們內心。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現在朝廷願意為了萬裡之外的華夏人複仇。

那麼將來我受到了欺淩,朝廷也會為我複仇的。

以前有人這麼說,他們肯定會嗤之以鼻。

皇帝知道我家的門朝哪開嗎?給我報仇,彆搞笑了。

但現在,罪己詔和出兵南洋,卻讓這個問題有了最好的答案。

同仇敵愾這四個字,在這一刻有了最好的注腳。

讀書人的感觸是最深的,因為書中所寫的內容,照入了現實。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秦風·無衣》這首詩歌大家耳熟能詳,可是並沒有人相信裡麵的內容。

因為不論是史書上寫的,還是現實中發生的,都和詩歌中描寫的完全不一樣。

爭霸天下,百姓是為了混口飯吃,君主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雄心壯誌。

什麼為了天下萬民,那不過是忽悠人的口號罷了。

什麼與子同袍?什麼與子同仇?

扯淡吧。

然而現在,他們終於知道了這首詩的真正含義。

不是為了實現某個人的野望,也不是為了某個小群體的利益,而是為了整個族群的生存而戰。

也隻有站在整個族群的高度,大家才會同仇敵愾。

這才是秦風·無衣。

這一刻,即便是最保守的人,都放下了心中的顧慮。

出兵。

目標,南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