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政局(1 / 2)

後來被罷免官職補缺的時候,果不其然,換上來的都是司馬越的人或者他推的名士。

從這點看,他們最初的目的是達到了。

但司馬熾覺得,他們當初還有其他目的,由於事態的擴大,最終折戟沉沙。

當時,司馬熾懷疑,他們的目標其實是吏部尚書鄭球。或許,還有對其他新任職大佬的警告。

六位六曹尚書中,五兵尚書曹馥是司馬越的人,其乃三國名將曹洪幼子。司馬越從東海國複起時,以其為軍司。

其是司馬越陣營中,僅次王衍、溫羨的人物,但比二者綁定更深,隻是年歲太大,沒有太多往上的空間。適合坐鎮要職,當定海神針。

五兵尚書可以看作是後世的兵部尚書,雖然職能還沒有後世那麼細分,但此時,權責同樣很重。

五兵尚書,掌軍事樞務,主管全國軍事行政。是分了原三公之太尉的職掌。五兵原指中兵、外兵、騎兵、彆兵、都兵這五曹。晉朝,又將中兵、外兵各分了左右,於是共七曹,依舊稱作五兵。

所以,這個要職,司馬越交給曹馥這個貼心的手裡人坐鎮,他才放心。而王衍和溫羨,是向上打開空間,策應他,為之壯勢聲威。

左民尚書劉漠,則為玄學名士。其父劉邠治《易》,與術士管輅交好。劉漠兄弟三人,皆王戎女婿,都頗有名聲。

長兄劉粹,曾官至侍中。二兄劉宏,曾官至秘書監、光祿大夫。劉漠行三,如今還在朝中任職。其與王衍私交甚密,都是玄學貴無派的大佬。

田曹尚書閭丘衝,亦為名士,曆來為王衍所推崇,也是王衍文化陣營的一員。

這二人也可以隨王衍一起,看做是司馬越一係。

與這三人不同,另外三人則因為出身,暫時遊離在司馬越圈子之外。是司馬越拉攏的對象,也是其警惕的對象。如果不能為之所用,就想辦法取代。

度支尚書荀羽,出於潁川荀氏,與中護軍荀崧一樣,也是荀彧曾孫,不過其是荀彧次子荀俁這一脈。

殿中何綏,出於陳郡何氏,是開國八公司徒何曾之孫。

而吏部尚書鄭球,出於大名鼎鼎的滎陽鄭氏。滎陽鄭氏,目前還沒有後世那麼響當當。但他這一脈已經顯達。其祖父鄭袤,曹魏、司馬晉兩朝重臣,官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其父鄭默,官至光祿勳。

而六曹尚書之中,除卻五兵尚書外,就數吏部尚書最讓司馬越眼熱。

吏部尚書掌官員選任。雖然還沒有完全成型三省六部製度,但此時,其權力已經非常重。此外,作為原掌此職的司徒,還留有一部分任免選官的職掌。

如今溫羨任司徒,周穆任吏部郎,都是司馬越的人。隻要再拿下鄭球的吏部尚書,官員選任的職權就完全被其收入囊中。

所以,王衍突然彈劾官員,以此發難,司馬熾很有理由懷疑,他們的目標就是吏部尚書。

但事情的走向,既出乎司馬越的意料,偏離了他的目標,也超出了司馬熾的操作。

他隻是在暗中添了把火,但沒想到火勢最後燒成那麼大。以至於,逼的司馬越最後不得不借助帝權,來消弭這次風波,這也讓司馬熾再次在朝臣中,刷了一波存在感。

司馬熾事後分析,這次火勢的蔓延,除他和司馬越外,估計還有兩方有參與:那些在局中的大佬,荀氏和華氏應該少不了,他們主要是反擊;還有尚未入局,在旁虎視眈眈盯著空缺的大族世家,這些應該是後來煽風點火最歡的那群,將火勢擴大。

從這次風波中,也可以清晰感受到一點:河間王司馬顒一死,被王亂壓抑的整個朝堂,似乎一下子活過來。

人們參與朝政的踴躍度,空前之高!

大家似乎都認為王亂已結束。

太傅東海王司馬越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唯一掌大權的宗室王!

但聰明人也已發現問題。

督青州的高密王司馬略,鎮鄴城的東燕王司馬騰,鎮許昌的南陽王司馬模,三人是司馬越弟弟。

下邳的琅琊王司馬睿,是司馬越的忠實小弟。

撫軍將軍西陽王司馬羕、征虜將軍南頓王司馬宗、汝陽王司馬熙,是汝南文成王司馬亮之子。揚武將軍汝南王司馬祐,司馬亮之嫡孫。

一門四人及時站隊司馬越,支持其進討司馬顒,以功至此。

東平王司馬楙,參與王亂的一個老牌宗室王。每一個掌權勢力他都站隊過,但偏偏沒有站過司馬越。現在司馬越掌權,沒有殺他,已閒置。

其餘,吳王司馬晏殘疾,清河王司馬覃前廢太子,豫章王已登基為帝。

再其餘宗王,就不必多言。

這麼一看,東海王權傾朝野是沒錯。但顯而易見,王亂之後,宗室已然凋零,阿貓阿狗大大小小沒有幾隻了。

當初,武帝思曹魏苛責宗室之亡,而建分封以宗室屏護中樞的想法,宣告失敗,成為泡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