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顆粒火藥(1 / 2)

明末遼東從軍行 遼鷹 4346 字 5個月前

,明末遼東從軍行

次日一早,張春把糧餉、武器等物資移交給楊林,核實無誤後便啟程返回沈陽。陳尚仁和王崇信則在張祝等人的引領下,帶領手下熟悉靉陽地形和城防。當他們等上城牆觀看各種城防工事時,暗中對楊林也是佩服的很。

靉陽城外現有三道護城壕,內外布滿了拒馬、尖木樁和鹿砦等障礙物。而每道壕溝掘出來的土都堆到裡側溝沿上,經過夯實後形成一堵一到兩尺高的梯形矮牆。

這道矮牆連同壕溝都被澆上了水,與地上的積雪混合後凍了一層冰,不僅變的堅硬也變的極為光滑。人掉在裡麵想爬出來就變得很困難。即使爬上來繼續前進,也要必須跨過這道矮牆,這樣就會暴露在城上守軍的火力之下。

三道壕溝之後是與靉河聯通的護城河,如今封凍可以徒涉,但是冰麵上被官兵鑿出了大大小小許多冰窟窿。裡麵有漁網露出水麵,爾後有繩索綁著漁網延伸到城頭上。不明所以的人會以為這是一種冬天捕魚的方式。

其實這些繩索和漁網連接著一種名為“水底鳴雷”的水雷。這種水雷鐵製,放入密封的大缸中沉於水下。拉火裝置經繩索延伸至城上,有敵接近和路過就可拉響引爆。

靉陽武庫原有百十枚這種水雷,這段時間楊林又命工匠造了一些,悉數沉於護城河之下。這種水雷是專門用來炸戰船的,威力極大。假如有敵軍蜂擁而至攻城時,守軍可將其引爆造成大範圍殺傷效果。這就好比後世二戰時德軍用88毫米高炮打坦克———“一炮一個小朋友”。而它則是“一枚送走一片小朋友”。

護城河之後是羊馬牆,它本是用來圈住城外百姓帶來的牛羊豬馬等家畜的,後來發展成為城防工事。裡麵應用木板、木樁等物隔成不等的隔間,中間有小道和木門聯通。便於藏兵和阻擊敵軍靠近城牆。但是楊林沒有那麼多兵力,隻能把它當做遲滯敵軍進攻的城防工事之一。

最讓陳尚仁和王崇信納悶的是,城門前的護城河上是一座固定土橋,不是常見的吊橋。在戰時這就容易讓敵軍快速接近城門,於守城極為不利。

張祝給眾人解釋道:“各位兄弟有所不知,按照備禦大人的說法這叫欲擒故縱之計。意思是說城門是敵人必攻之處,但也是守軍火力、兵力最密集之處。留下固定的橋梁,就是引誘敵軍來攻,趁機大量殺傷他們。同時也可為我軍出城反擊和撤退留下道路。”

“原來如此。不過若是敵軍集中兵力連續猛攻城門,這種留下固定橋梁的做法還是有些冒險。”陳尚仁和王崇信等人說出擔憂。

張祝指著土橋道:“備禦大人也留了後手,橋下沉了水雷。如果城門真的守不住,那麼引爆水雷就可截斷過河敵軍的退路,讓其首尾不能相顧,落入城上我軍打擊之中。”

“嗯,備禦大人看著年輕,主意倒是挺多。”陳尚仁和王崇信等人讚道。

“那是那是。老話說‘有誌不在年高’,你們可彆小瞧我們備禦大人。當初他領著我們深入敵穴打雅爾古寨的時候,在山上草窠裡愣是爬了好幾天不挪窩兒,就為了偵察敵情........”張祝一陣顯擺,滿臉的得意之情。

陳尚仁等張祝說完,指著城下問道:“我說張老哥,門前那道牆是乾啥用的?昨天我們進城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影響進出挺礙事的。可惜我當時沒好意思問。”

張祝嘿嘿一笑道:“那叫護門牆,專門保護城門的。這道牆高七尺、厚兩尺半,離城門十餘丈,左右各延伸出兩三丈的空擋。為的就是遮擋敵人視線,不讓他們從城門看見城內的情況。而且敵軍想靠近城門就必須要繞過這道牆。趁這個機會,我們就可以大量殺傷他們。”

這時陳尚仁手下的一名哨官問道:“敵人要是把這道牆直接推到怎麼辦?城門不就直接露出來了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