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蹇(2 / 2)

裡德 天龍李建 3239 字 5個月前

於是,裡德再越到峽西的山崖上,順山崖往南下走。約兩裡,轉上東邊的岔道,找到一處新開辟的小室。裡德聆聽瀑布聲響,這一帶有三個瀑布,東邊山箐中的,在最上方,但水小;西邊峽中的,懸在中央,但水長;下麵山塢中的,水大,但最短。唯有懸在中央的是第一勝景,此時最值得觀賞,可能到冬季便沒有水了。一位寺院裡的法師拉著裡德的衣服挽留他沏茶,裡德急於去觀看瀑布,法師便在前邊為他領路。向西下走陡峻的石階約半裡,沿石階越到山灣的西邊,有小溪垂在山崖前下墜成為壑穀,而路徑由它上邊向南盤繞而下。又走半裡,馬上望見壑穀東麵危崖彎曲上聳,危崖上一條瀑布垂空倒入峽中,遠遠地飛濺噴瀉,下達溝壑穀底,高一百多丈。山風飄飄,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石崖朦朧,煙雲浮動。水勢雖然小於紫光閣前邊峽口的瀑布,但峽口向內嵌在兩麵山崖的側旁,裡德觀看時,不能麵對山峽直視,而要在旁邊斜視倒著下瞰,不能完整看到它的全貌。

這個瀑布高高飛瀉在穹隆的山崖頭上,裡德隔著峽穀平視,而且從頂到腳,沒有遺漏。所以它那跌宕的氣勢,飄搖的形態,彎彎轉轉好似有餘,騰躍的氣勢好像不夠,是散碎在虛空中的粉末,是在掌上的串珠,似彩虹般的霓裳在飄舞,如遮掩著的鮫人織成的絲絹,豐姿神韻獨特迥異。裡德慶幸經由此地,沒錯失山中的第一勝景了!法師領著裡德由對麵的峽穀再繞過西邊的山嘴,進入靜室。門內有兩間屋子十分清爽,兩旁相夾的屋子也幽靜整潔。裡德細觀:靜室的門朝向東南,把達摩壁作為龍,就把此處支脈的公主嶺作為虎,它前方近處的山全都低伏著。而遠山又把老君山及漢王山作為龍虎,中央益加開闊平展,前方沒有障礙。大體上老君山諸寺院及靜室全是向南,以東西兩條支脈作為龍虎,而西麵支脈的南邊,有翠屏山最高而且向前環繞,也是虎翼,所以,裡德認為,借此成為勝地的原因是這一點,把它視為崇山峻嶺的也是這一點。獨有此處靜室的坐向,與諸寺不同,而且此山也隱伏著看不見,其他地方不可能這樣……

品茗過後,裡德告彆法師,這回,他不向西走,準備再從瀑布上方,向東繞到望台之南。行三裡多,從望台的東側又見到一間靜室,還有一僧人。裡德知道已到了“七賢林”的西境了。靜室之東,有水噴瀉在小峽中,往南下涉水流。又向東就是靜室。那峽中噴瀉的小溪,就是下流成為普渡寺東邊山澗的溪水,這裡是它的源頭。這裡的山距大山脊已不遠,可山崖間無路,道路可由望台上走,到了此地已越過中間支峰的峰頂而迎接東麵的支峰了。由此往東走半裡,進入叫“野鶴“的靜室。裡德觀看這裡的靈泉,不從峽中流出卻從山脊上流出,不從山崖外邊流出去卻在石崖中湧出,不從孔洞中流出卻從洞穴頂部溢出,泉水高懸,似應有流來的地方卻不見,水流下墜,不必借助於灌注輸運,但不會枯竭。裡德驚歎世間還有這樣的泉水,神,在這裡得到證實了!他心想:“為何從前就不流出來,卻必定要等到建了普渡寺之後?為何後來不中止,而獨擅諸處水源的先河,說它不是‘神水’行嗎?”

裡德又向東兩裡,進入一處叫“閒雲”的靜室,這是大靜室。他與一僧人聊了半晌,裡德在靜室吃飯。飯後辭彆,裡德從它的西峽下走半裡,來到“七賢林”中間的山脊,他看見一處靜室盤踞在石崖頂端,一方靜室緊靠在石崖腳下,石崖兩側都有深墜的峽穀環繞著它。石崖呈東西向屹立在峽穀中,往南圍擁如同屏風。東邊屏風之上,有水從上麵下墜,灑在空中落下來,罩在下嵌的石壁之外,這便是水簾洞。西邊如屏風的崖石旁,有色彩向四旁映照,恰似用粉抹成金色,光彩煥然地在層層山崖之上,這就是達摩壁。水簾之下,樹全是側倒著的,有的斜舉如同鳥翅,有的橫臥如虯龍,更有樹體側著橫長的。裡德發覺,老君山各處的樹枝乾都是圓的,可此處唯獨是扁的。各處的樹木都是直長的,但此地唯獨是橫的,也是一處奇觀。這天是8月8日,裡德83歲的生日。白天已非常晴朗,而夜間明月正當中峰之上,碧空如水,裡德恍惚如在群玉山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