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央革之前,秦國也試圖嘗試進行過一些改革變法,有一些改革也延續了八到十年。
有些比較出明的客卿提出的‘初租苗’這些製度就是讓私人地主擁有了占有土地的合法化。
還用一些禾苗,農作物,牛,馬地租代替了人力地租,就是秦人富豪占用了土地,但是給予被占用土地人以物資。
之後秦國國主把最大的活人陪葬給終止掉了,從此活人不需要再為死人陪葬。
這個我是特意問過師父的,為什麼之前用活人陪葬,後來把活人陪葬給廢除了,這裡麵肯定有不得不廢除的根本原因。
師父很驚訝的,說以後我會慢慢懂的。
這個回答嗆著我了,如此神神秘秘,不愧是千年老怪。
秦肖公之前的客卿們還實行了‘同伍製’,讓生活在國都和昆侖山下和西遷的所有人地位平等。
所有的秦國國土上生活的人都自動成為了秦國的‘民’,然後推行‘縣區製’就是當了秦國的民,由秦國統一管理,任命一個當地的士官,管理當地的‘民’,而不是像其它七國那樣,由國相或者國卿大夫裡的家臣管理。
有了這些良好的改革試點的存在,才為後來央革的變法提供了些薄弱的基礎,稍微正規化一些。
央革到達秦國後,根本沒有機會見到秦國國主秦肖公。
為了得到秦國國主的重視,區彆於其餘的客卿,央革隻好先投到秦肖公的親信景監門下,在景監的引薦下才見到了秦肖公。
但第一次見麵,秦肖公對央革這個人根本不感興趣,更不要說重用他了。
央革最初是想先用宏圖偉業來說服秦肖公。
比如說帝業,偉業這些,不曾想,秦肖公何許人也,根本就不搭理央革,央革一次又一次的碰了壁,央革當時也犯了怵。
這都第三次了。
再不能說服秦國國主秦肖公,估計得打包回府了,央革在第三次會麵秦肖公得時候,選擇和秦肖公聊起了霸業。
央革當時想,這個點再不能打動國主,就隻能搬東西回門派繼續苦研了,哪知道,這一次正中了秦肖公的點。
央革一看有戲,一改前麵兩次的說辭,把霸業說的是此舉非秦肖公莫屬,接連著兩人一連交談了很多天,在秦肖公的任命下,央革終於得到了相應的官職,開始了第一次轟轟烈烈的變法。
我和秦蘇到秦國之前,這些都是已經發生了的,這些既然都是已存在的事實,秦蘇也就當是給我普及這些,讓我好對接下來發生的所有有個大概的了解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