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八閩記印坊(1 / 2)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6897 字 3個月前

天下日報甫一發行,就引起臨安市民的轟動。

一共印了五萬份,王應麟等人想著,能賣出一半便已經算開門大吉了。

畢竟太史局出版的《曆日》才賣七十文,是家家戶戶都需要的,可也不過隻賣出二三十萬本,還是陸陸續續賣出的。

小老百姓大多是能省則省,即便《曆日》能用許多年,可還是更願意隻花兩三文錢買那隻管一年的民印小曆。

雖然宋代識字率高,臨安城中讀書人也多,可未必都願意花錢看報,在普通百姓看來,五文錢雖少,可也能買兩個菜包子吃了。

而且這還是第一次發售,彆人都不了解這日報,哪會有多少人買,銷量肯定有限。

這麼想是沒錯,但王應麟他們還是低估了燕王詞的威力。

不為其他,就算為了親眼看看燕王的新詞,也有無數人願意花上這五文錢。

於是五萬份報紙在一個時辰內,就被搶購一空,甚至有一些人把報童包裡的報紙全買下來的。

或許有人是為了帶給親朋還是收藏什麼,但更多人居然是加價轉賣,反手就小賺好幾倍,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商業意識。

報紙買到手後,剛開始是對橫版有些不習慣,然後就發現了有標點符號的好處。

以前不管是書寫也好,印刷也好,通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連續下去的,所以要讀懂文章,不僅僅要識字,還得會句讀,也就是自己斷句。

蒙童即便已經學會了字詞,可讀書依然要靠老師給他們斷句。

斷句若是不準確,就十分容易產生歧義,甚至一句話能理解出許多個截然不同的意思。

古人也不是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行文好用整齊的句式,或排比,或對偶,或對稱,用於幫助讀者斷句。

還有行文中常常出現的一些特殊字詞,也是用來斷句的。

大致上‘曰’、‘雲’用來總起下文,‘蓋’、‘夫’多在句首,‘於、而、則、以’一般在中間做承接轉折,‘也、者、鬨、衡、歲’表示停頓,句子末尾用‘哉’表示感歎,‘耶、乎’表疑問,‘矣、耳’表示結束。

不過還是有些地方容易發生歧義,就有人會劃上一個斜杠,或者圓點、三角、方塊之類的符號,算是原始的標點符號了。

如今隻要看完報紙上麵的說明,就能用這套規範完整的符號來很輕易地斷句了。

“這標點符號,看似簡單,可有了它,讀文可就輕鬆太多了,妙啊!”

“哈哈,看來兄台是初次見這標點符號吧,其實燕王府下屬的求實書局已經刊印了不少書籍,早就用上了。”

“求實書局?都印了哪些大作名著?我也去買上幾本。”

“呃,求實書局印的書都有些特彆,都是一些實學雜學類,有新式算學、幾何初解、會計入門,還有齊名要術等等農書工書。”

“沒有四書五經、詩選時文麼?……好吧,鄙人愛書,不管是什麼書,都去買上一些再說。”

“這些書都很便宜,買上一些也無妨,而且應該是燕王殿下比較重視的學問,了解一些,也不是沒有好處。”

“言之有理,多謝兄台提點……說來燕王殿下確實大才,新作這首憶秦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真是豪邁激昂啊!”

“燕王殿下總是能夠推陳出新,就說這報紙,比尋常小報有意思多了,你看,還有演義傳奇,奇聞誌怪,話本,名人掌故……”

“我覺得最妙的還是這朝政評論,這上麵是對經界法的利弊分析,最後還說,如有不同見解,歡迎投稿,一旦選用還有稿酬……”

天下日報內容豐富新穎,細細品讀甚至能打發半日時光,一下子就抓住了絕大多數人的胃口,而且價格比小報便宜許多。

於是市麵上的小報開始無人問津,讓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急得抓耳撓腮,想儘各種辦法來挽回客戶,甚至也降價到五文錢一份,依然沒什麼效果。

那些報攤的小販還好,轉而售賣天下日報一樣可以維持經營,但編印小報的書坊報坊就傻眼了。

靠近下瓦子的興慶坊就有這麼一家專營小報的書坊,名為‘八閩記印坊’,東主是福建建陽人陳石林。

福建建陽和汴京、臨安、成都是宋代四大印書中心,眼下汴京失陷,成都也是戰區,因此此時市麵上的書籍基本都是臨安官私版和建陽版。

有句話說,“建陽版本書籍行四方者,無遠不至。”

雖然因為紙張和雕版材料問題,讓建陽版書籍的質量比較差,但它便宜啊。

書的本質是傳播知識,更便宜的價格使得福建本地的教育得到了極大的促進,因此成為‘科舉工廠’。

有宋三百年間,總共錄取了三萬多名進士,其中福建籍就占了四分之一,可見其牛逼程度。

陳石林家早先也是在建陽開印書坊的,陳石林本人曾經通過了解試,來到臨安應考,可惜名落孫山。

不過在臨安發現了小報這個行業很有錢景,回家後就勸父親搬遷到了臨安來,這一乾就是三十年,成為了臨安小報業的扛把子。

靠著小報,陳家也攢下了不小的家業,日子過得也算風生水起,但天下日報一出,將八閩記印坊推進了寒冬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