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天命所歸(2 / 2)

已有京城消息傳來,袁紹和董卓翻臉,如今已經丟掉自己司隸校尉的符節隨後逃往冀州,倒是董卓在手下勸諫之下顧慮袁氏實力,反而給袁紹封了個渤海太守。

袁紹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士人群體對董卓的態度,事實就是自廢立天子之後,聲討董卓的聲音就漸漸大了起來。

即便是董卓把持朝政後封的各地州牧太守,也對其沒有任何感恩之心,同樣也是高喊討伐董賊。

局勢正如沮授所預見的那般,漸漸有聯合討董之勢,雖然不知何時才能徹底形成合力付諸行動,但在這種態勢治下,正在幽州與劉虞分庭抗禮的黃巾看起來也就不那麼顯眼了。

而袁紹這家夥來了冀州,也足夠韓馥頭疼的,這便是沮授離間計的變數。

所以許辰對這離間計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這種計策隻是隨手而為的閒棋,能成的話那也就能對事情產生一點助力,不能成也沒什麼損失。

奪取天下終究是靠資源和人心,什麼妙計安天下那隻是戲劇化的東西罷了。

兩人一番交談,很快也就把此次行動計劃慢慢敲定下來,而沮授隨後也就告退下了馬車,然後騎著馬在行軍隊列前後巡看。

作為教主秘書,他日常的職責就是幫助許辰處理各種雜事,然後在身邊出謀劃策,以及作為許辰的一雙眼睛監察下方。

下麵如果有什麼不對的事情,他雖然沒有實際的職權,但也能略做乾涉。

就算秘書隻是私人的助理職位,但沮授畢竟是教主的秘書,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教主,絕不是什麼無足輕重的職位。

隻不過沮授看了一陣根本看不出什麼問題來,他也隻能感歎黃巾的軍隊建設實在是太過成熟。

裝備和士兵待遇那隻是外在的條件,內在的因素卻需要用心去觀察才能體會。

以前即便是有心觀察,作為一個普通小民的沮授也無法獲知黃巾太多的信息,隻能感覺到黃巾很強,不僅裝備精良而且士氣高漲訓練頻繁。

而現在以更高的位置去看,他就能感受到更多的東西了。

黃巾的軍法紀律,他這幾天已經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這中間每一條都有其深意,哪怕是不吃百姓一粒米這種條例,看起來雖然簡單淺顯,但對塑造士兵行為思想也最為快速直接。

而講求軍隊平等的紀律,更是黃巾現在軍事研討會的存在基礎,不然小兵的話根本沒人會聽。

雖然眼前隻有五千大軍,其中兩千還是民夫,但沮授跟隨左右依然有心潮澎湃的感覺,沒人能比他更能理解黃巾強大所在。

主公能在黃巾傾覆的局勢之下,拉出這麼一支真正的精銳,著實不易啊

沮授不由心生歎服,越是對黃巾和許辰了解的多,他就越是心驚和慶幸,他作為士族出身如何不知道士族的水平,兩相對比之下,隻能說黃巾贏太多了。

他愈發對黃巾的事業具備信心,也愈發慶幸自己的決定。

如果自己走了,不管是去跟隨誰,恐怕都很難與這樣的黃巾抗衡,這不是單純的實力對比,而是製度上先進對落後的勝利,更是思想上先進對落後的勝利。

正如武王伐紂用先進的禮樂製度代替落後的鬼神祭祀製度一樣,今天要發生的事情,同樣不可逆轉。

我已經站在了正確的一方,我主也正是如周武一樣承接天命之人!

沮授的這種感受,在進入到遼西之後更加強烈了起來。

才剛剛進入遼西的地界裡,他就看到一行兩千騎兵已經率隊迎接過來。

雖然這騎兵為首一人也是黃巾標誌性短發頭係黃巾的模樣,但沮授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對方的身份,從對方的麵目樣貌可以輕易看出來,這是個烏桓人。

光是這個形象,就已經說明太多東西了。

這讓他意識到,黃巾對遼西烏桓的統治,並不是固有的羈縻統治,不然的話烏桓將領絕不至於到入教的地步。

而且他一看之下,下麵的烏桓騎兵如此人一般形象的不在少數。

“屬下烏力,見過教主,此次將由吾等隨教主出征!”

烏力翻身下馬,以極其標準的姿態對許辰行了軍禮,而後的漢騎與烏桓騎也紛紛下馬,同樣是齊刷刷的對許辰行禮。

沮授分明看到,這些人眼睛裡閃爍著光芒,他們看主公的眼神,仿若真的在膜拜神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