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器鍛打過程中,若加入些許此石粉末,能更好地排除寶材雜質,有幾率提高成品品級。
伸手一指,將其拿捏在手,仔細把玩片刻,淡淡道:“你且說吧,記住,彆提過分的要求。”
江成臉色陰了下來,江至柔不過一婢女所出,竟敢如此輕視於他,心中不由得大恨。
江博卻恍若未覺,依舊笑道:“賢侄不必如此。前日董真人下賜一處島嶼福地與他,賢侄隻需遣人上門,收取那宗門月例,若他上交不出,按門規行事便可。”
按山門規矩,各殿各院弟子,凡在山門有獨立洞府者,每月均需上繳各種月例,可用寶材靈物置換,也可用功德點數抵扣。
這月例主要用作宮殿修繕、陣禁布置,以及各種廊台高閣、勝景福地建造所用。
都造院司職正包含收取月例這一項,事實上,道樸宗諸多弟子洞府、高殿玉閣、長廊金橋等等,俱是由都造院建造。
江至柔眉頭輕皺,繼而舒展開來,此事對他而言並不困難,看在九徽石的份上,他輕輕頷首道:“如你所願,就後天吧。”
………
三陽島。
張顯一臉悠然,漫步下山,前行數百步,有一觀景閣台,起目眺望,隻見一片渺渺水域,寬廣無垠。
遠近水天一色,上下周天渾然,雲霧繚繞,空蒙水汽似珠玉成絲,海氣靈液彌漫散灑,深吸一氣,如飲甘露純釀,潤澤心脾。
昨日他連開兩爐,果不其然,煉製過程中順暢無比,一爐補元丹和一爐通周天,每爐俱是出丹七枚,不過並再無一枚出現丹霞彩紋。
過有片刻,他來到島上一處渡口,隨著他起了禁製,四周水汽大起,逐漸將島嶼遮掩包裹。
望著渺茫水麵,他搖了搖渡口係掛的金鈴,數個呼吸間,便有一隻碩大烏龜頭顱浮出水麵,銅鈴大的雙眼看向張顯,大嘴開合,發出蒼老之音,道:
“小妖敖黿,見過這位真人,還請真人上得背來。”
張顯微訝,他入島之時便知曉,湖中有靈水族多做腳力,供人來往,隻是此輩靈慧不足,僅能聽懂幾句地名所在,未曾想其中還有能吐人言之輩。
不敢失禮,拱手答道:“有勞敖道友。”隨即走向其背,這龜背四丈方圓大小,光潔齊整,隱隱有月華流淌,短是神異。
敖黿連道不敢,待張顯站穩後,他蹬開四足,踏水麵如行平地,轉眼間便駛向遠方。
所謂‘龜名玄衣督郵,鱉名河伯從事‘,這老龜卻以敖為姓氏,而且神智俱足,功行不淺,約莫祖上與那妖庭真龍一族還有些關係。
此事本也無甚稀奇,真龍一族統禦此界時,與諸多種族皆有姻親,不過此處乃道樸宗界域,這老龜還能在此修煉出一身道行,想來其中另有說法。
不消片刻,便走完了百裡汨羅湖泊,直接在丹王山腳下停靠。
張顯上得岸來,道:“敖道友,多謝了。”
敖黿答道:“不敢。”說完,便再次竄入水中,一個擺旋,便消失不見。
張顯轉身往丹王山山頂走去,他欲將那三份丹丸交予董真人。
敖黿沉寂水中,心下卻在急轉,他在此間修行了一千三百餘年,雖然延壽身輕,一身道行堪比金丹修士,也會說人語,隻是難脫本殼,再難寸進。
數百載前,他聽聞道樸宗丹鼎院來了位新掌院,其人懷有秘藥丹方,能助人突破金丹瓶頸。
既然殼竅難脫,他便希望提升功行,待境界上去後,或許能另有辦法。
礙於某些約契,他不可上的岸去,隻好潛藏湖中,以待天時。湖中眾多水族,道行以他為最,前日下屬稟報,說是三陽島被董真人下賜給他新收的弟子。
聽到這個消息,他頓時覺得,自身機緣已到。董真人他是知曉的,道行極深,隻是大限將至,若此人是他新收弟子,那麼極大可能會承其衣缽,那卷丹方自然包括在內。
為此,他親身出動,在三陽島外盤桓數日,終於等到張顯出島。張顯身上那股丹香味,更是讓他確信此人便是他大道機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