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山,香客不斷。
雖沒有駱毅現代記憶中隻見人頭不見景兒的摩肩接踵,卻也並不好前進。
有錢人總要嫌棄窮苦人臟亂,命家丁驅趕他們去走沒有台階的土路;而在權貴們眼裡,除了自己,其餘人都是臟亂,都該驅趕。
於是,自下而上望去,整個有台階的路上便呈現奇怪景致——登山者成段分布。
這一段路人極少,下一段路就人很多。
人多的地方顏色灰撲撲;人極少的地方鮮豔亮麗。
人少的地方隻有兩三個婦人相互攙扶、或是一兩個男子並排著前行,身前和身後一丈遠的地方都空著,而一丈之外則是護院們吆喝著開路和斷後。
“咱們跟上!”李蔚玨一招手:“看見前方那個背著手走路的人不?咱們追上去瞧瞧,應該是個高貴人兒!”
李蔚玨瞧準一個目標,就率隊走了。
駱毅這邊也轉了彎。
辛悅觀在山陰一麵,是一處規模不大的坤道觀。
駱毅在這裡見到了兩年前救下的三十一名大大小小的女孩子。
她們親熱的湧過來,想與駱毅拉拉手,卻又不好意思,因為她們手上都是木屑,並不乾淨。
“你們過得好嗎?”駱毅坐在樹下石凳上,問道。
陽光傾落在枝頭,投下星星碎碎的光線灑在駱毅頭上、身上,襯得駱毅有些虛幻。
“好,我們很好。”姑娘們說。
年紀大的姑娘們不能多待,聊了幾句就各自散去,還有活計要做。
年紀小的孩子們都在這個小院裡,邊乾活邊與駱毅說著話。
代曉初當初救下的四個小丫頭也在這裡。
她們比其他人多接觸駱毅幾日,便顯得更為熟絡,七嘴八舌給駱毅講述她們彆後的充實生活——
“我們一開始整日哭哭啼啼,想家,又不能說,怕把我們趕走,但這裡的道長很好,她們並沒有斥責我們。”
“是呢,我們在這裡其實比在家裡好過,不累,也不用看人臉色!”
“說不累,不是說我們什麼都不乾,而是心不累,每天都過得充實。”
“身上也不累的,我們每天並不用乾重活。”
“你問我們乾什麼活兒啊?我們就是磨木頭就可以,你看看,這不是普通的木頭,這是法器。”
“對呢,這個木頭環環也是法器,叫乾坤圈,也叫陰陽環,是用一塊木頭挖出來的,呶,像這樣拿;
雙手中間三指插於兩環形成的三處空隙中,拇指和小指扣住兩端,打坐的時候兩手就這麼握著乾坤圈至於下腹丹田。”
“這些是桃木劍的穗子,那一堆是裝符咒的香囊。”
“我們磨得最多的是木珠,這個串起來,叫流珠,本來是我們煉氣習定的工具,不過這個據說最好賣!”
小姑娘們、不,現在要叫“小仙姑”了。
本來隨著小仙姑們的介紹,駱毅正挨個把玩那些木質的小玩意兒,聽到“最好賣”三個字,感覺有些轉不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