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真正的英雄主義(2 / 2)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9440 字 1個月前

如此一日輕鬆度過,第二日又是如此,蘆安·瓦爾特感覺有些無聊了,跑回了公司去上班。

隔天上午,林朝陽出現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內,今天他將會在哥大的洛氏紀念圖書館進行一場演講。

演講活動是蘭登書屋和哥大東亞提前溝通好的,林朝陽到校後先是見到了東亞係係主任漢斯·彆林斯頓。

漢斯·彆林斯頓是美國知名的中國史和中國古典語言文學專家,他對林朝陽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親自帶領著林朝陽和蘆安·瓦爾特來到了洛氏紀念圖書館。

洛氏紀念圖書館是哥大校園內眾多圖書館中規模比較大的圖書館,因為位於哥大校園中心,所以哥大經常會在這裡舉辦一些比較重要的活動。

在洛氏紀念圖書館前方,一尊名為「母校」的女神立在那裡,女神雕像身穿學袍,頭戴桂冠,坐在王座上,目視前方。

它的扶手前有兩盞明燈,象征著智慧和信條。

在女神雕像身後,就是洛氏紀念圖書館的階梯,拾階而上,十根高大的羅馬柱雄偉壯觀,它的圓形穹頂也是哥大校園的標誌之一。

步入圖書館,來到活動廳。

林朝陽有些訝異,前幾天在俄克拉荷馬大學,還可以說是學生們因為有頒獎而捧場,今天的場麵著實令他感到意外了。

隻見偌大的活動廳內此時已經人滿為患,連過道上也站了不少人,空氣中彌漫著一股不知道為何而來的緊張氣氛。

「這場活動從你踏上來美國的飛機,我們就在跟哥大預熱了。

你不知道,你的《梵高之死》在哥大的學生群體當中相當受歡迎。」

林朝陽聽著蘆安·瓦爾特的話有些好奇,「為什麼?」

蘆安·瓦爾特想了想,說:「大概是因為每個無所事事的大學生都做過當藝術家的夢。’

好毒舌!

讓大學生們聽到怕不是要打死你!

「你彆小瞧你的影響力,之前你得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就在美國見了不少報紙。

這回領獎,《紐約時報》《紐約客》都有報道,要說在普通讀者當中,可能沒什麼。

但在高校裡,學生們最願意追你這種「不太大眾的明星」!’

蘆安·瓦爾特的說法可以說精準的剖析了大學生們的心態,追求的就是個與眾不同、特立獨行,像林朝陽這樣在美國有些名氣的外國作家,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這種審美追求。

所以當他走到演講台前,如同火星落在了稻草堆上,現場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弄的林朝陽都有些發懵。

這反應未免也太誇張了吧?感覺今天不講點乾貨都對不起這些學生們的反應。

活動廳占地廣大,儘管是白天,也必須要依靠燈光才能提供充足的光線。

在燈光下,林朝陽看到了一雙雙眼晴如夜空中的星星,明亮而充滿期待,讓他忍不住想起以前在燕大演講時,那時似乎也是這樣。

「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哥倫比亞這座頂尖學府和諸位進行交流,雖然我的演講才剛剛開始,我已經預感到這將是一次令人難忘的經曆。

就在昨天,我還在苦惱今天的演講應該講些什麼內容。」

林朝陽上來先賣了個關子,引來了不少人的好奇。

「那天我跟編輯在第七街的麥克索利酒吧喝酒,偶然間碰見了羅伯特·勞森伯格。他,你們知道嗎?」林朝陽問。

底下不少學生點頭。

林朝陽玩笑著說道:「看來他的知名度在美國不太行,才這麼些人知道。在我們中國,我如果問大學生的話,十個裡有九個都知道。」

現場發出一陣哄笑聲,氣氛輕鬆起來。

「那天我們聊的很好,他說它很喜歡我的《梵高之死》,就跟你們一樣。」

下麵又有人露出會心的微笑。

「我們還談到了一些其他的話題,比如藝術是否需要受難才能得以升華?」

說到這裡,林朝陽的語氣逐漸嚴肅了起來,從輕鬆到嚴肅,他輕而易舉的將台下所有學生的心神牢牢住。

「勞森伯格先生認為,藝術需要受難的激發才能有奪目光彩,才能有曆久彌新的生命力。

他的觀點我不完全讚同,但是是有一定道理的。

卡夫卡式的死亡受難,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作品的藝術魅力和他本人的傳奇性。

包括我寫的《梵高之死》,我想諸位如此喜歡這部,也應該與梵高本人的經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們中國有個成語專門來形容這種情況,叫天妒英才。

這些故事的背後,其實是遺憾的力量。

這幾天我一直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看報紙,正好看到了一個小故事,想分享給大家。

在被譽為牛仔之城的達拉斯,那裡有個叫羅恩的電工,他是個典型的西部牛仔,生平愛好三件事,喝酒、美女和鬥牛。

總之是個性情得不能再性情得男子漢,他生平最瞧不起的就是那些同性戀。

因為一次維修事故,羅恩受傷進了醫院,在檢查過程中他卻被告知感染了艾滋病,隻剩下30天的生命。

得知自己的病情,羅恩怒不可遏,

不僅是因為他命不久矣,更因為他覺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艾滋病?那是隻有那些令人作嘔的同性戀才會得的絕症,他怎麼會得這種病呢?

他憤怒、不甘、絕望——”

林朝陽語氣平緩的講述著牛仔羅恩·伍德魯夫的故事,在1991年這個故事還未被拍攝成電影,變得在美國家喻戶曉,

眼下它隻是發表在《達拉斯晨報》上的一則無人關注的真實故事。

但透過林朝陽的徐徐講述,在場的學生們還是慢慢的沉浸在這個充滿了張力的故事中。

直到故事講到最後,林朝陽說:「很抱歉,這個故事沒有結尾,因為羅恩先生的故事仍在繼續,他還健在。」

本來學生們在聽講時還在為羅恩的病情擔憂,聽到林朝陽這句話,他們的心中頓時輕鬆了下來,沒人會不喜歡大團圓結局。

他們繼續聆聽著林朝陽的聲音,感受著他的真誠。

「我講這個故事,其實就是想向各位求證一件事。

假設一個人他得了絕症,身為旁觀者而言,你是希望他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喪失鬥誌的死去?

還是像個鬥士一樣與病魔抗爭下去,哪怕最後飲恨而亡?」

聽著林朝陽的問題,在場有人喊道:「我選後者!」

這個聲音的選擇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讚同。

林朝陽點了點頭,臉色鄭重起來。

「與其像個孬種一樣,不如轟轟烈烈的活一回。

我們喜歡聽受難的故事,不是因為喜歡受虐,而是偏愛人類在麵對苦難與死亡前的不屈鬥誌。

那是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就是我今天想講的話一一人生是一趟有去無回的列車,你無法預測接下來的日子裡會發生什麼變故,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成為自己的英雄!」

林朝陽慷慨激昂的聲音回蕩在活動廳內,播撒進現場數百位聽眾的耳朵中,

也融進了他們的心中。

所有學生都被他那飽含熱忱的講話所感染,心潮澎湃,難掩激動,他們滾燙的眼神聚焦在林朝陽身上,滿是崇敬之色。

活動廳內很安靜,但氛圍卻並不平靜,如同深沉的海麵之下正配釀著洶湧的波濤。

「以上就是我的演講內容,謝謝大家!」林朝陽終於說出了這句話。

如同一聲號令,全場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那掌聲洶湧如海浪,經久不息。

有學生激動的吹齊了口哨,離經叛道,尖銳的聲音劃破空氣,卻與這熱烈的分為完美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和聲。

林朝陽鞠躬過後微笑著朝大家揮手致意,他的每一個動作都讓台下的掌聲又熱烈的兩分,歡呼聲不斷,仿佛迷倒眾生的偶像。

終於,幾分鐘過去後,學生們的激情慢慢耗儘,現場的氣氛逐漸安靜下來。

接下來是提問時間,成功的演講讓學生們舉手提問的熱情難以抑製,根本不給林朝陽喘息之機。

本來隻有半個小時的提問交流時間,硬生生延長到了一個小時,學生們仍舊意猶未儘。

「最後一個問題-—-—·請那邊穿著藍色上衣的女同學提問。」”

穿著藍色上衣的金發女生站起來,情緒有些亢奮,聲音有些顫抖的問:「謝謝您,林先生,您的演講令人振奮。

不好意思,忘了自我介紹,我是來自哥大藝術學專業的大二學生金·克萊爾。

我沒有問題,隻是有個請求。”

「但願你的請求在我的能力範圍內。」

林朝陽微笑著伸出手示意她講下去。

金·克萊爾說道:「剛才你講的故事非常動人,有一種令人戰栗的生命力,

跟當初我在看《梵高之死》時的感受一樣。如果可能的話,能夠請您將這個故事寫成?」

她的話音剛落,現場響起了一陣掌聲,顯然是說到了許多學生的心坎上。

林朝陽今天的演講,「牛仔羅恩」的故事是核心,充滿了打動人心力量,令在場所有人動容不已。

掌聲過後,林朝陽說:「這確實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我當然希望把它寫出來,不過這不是我能說了算的。你們不會以為這故事是我瞎編的吧?」

現場發出一陣哄笑。

林朝陽講的是真實故事,甚至當事人還在世,當然要征得本人的許可。

但他的回答無疑是積極的,令在場所有學生都感到了滿意,再次給予了林朝陽最熱烈的掌聲。

今天這場演講,林朝陽以他出眾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打動了哥大學子,收獲了一眾迷弟迷妹。

演講結束後,這些學生將他團團圍住,熱情程度遠超那天在俄克拉荷馬大學的情況。

林朝陽一邊在學生們帶來的書上簽名,一邊跟他們交流著。

他還在人群裡還有不少黃皮膚、黑頭發的麵孔,這些學生看到林朝陽,比那些老外還激動。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些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社會要融入主流並不容易,幾乎每個人都感受過那種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屈。

林朝陽是祖國來的作家,能夠受到老外們如此狂熱的追捧,他們現在最大的感覺就是提氣、驕傲、與有榮焉。

因而這些留學生,見到林朝陽的表現比那些外國學生們更熱情,紛紛用家鄉話跟林朝陽打招呼,還有人扭頭跟身旁的外國同學炫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