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宰相張士遜率先開口,就要定調:“諜細之事,尚未查明,不可輕信,夏州二十年來並無過期不貢之舉,我朝也不該無故問罪,當以中華之禮儀,繼續教化之,感染之!”
陳堯谘皺了皺眉頭:“李德明之父李繼遷,當年屢屢戰敗,卻絕不肯降,縱使山窮水儘,亡命逃入大漠,也要頑抗到底,讓我軍追無可追,待其元氣略微恢複,便來擾我邊境……李德明表麵恭順,實則內修經濟,外伐吐蕃、回鶻,這些年間,已儘收了河西之地,實為背叛做好了準備,其子元昊更是狠霸彪悍,屢立戰功,現在還派人刺探諜報,這等人非用詩文禮儀所能感化吧?”
張士遜臉色微沉:“不然!德明恭順,不肖其父,至於其子元昊,可尋飽學之士出使西夏,為其講經,去其戾氣,使其更知是非、廉恥!”
說罷又拱手,朝著趙禎一禮:“孟子曾勸諫梁惠王道,天下百姓無不盼,能有不嗜殺不好戰的君王,若真有這樣的仁君,自可得萬民歸心,天下大統!官家,我泱泱大國,絕不可如蕞爾小邦那般爭狠鬥勇啊!”
晏殊走後,就是這位老臣給趙禎講經,趙禎也不好沒有反應,便起身還了一禮。
“隻怕我朝不願輕啟戰端,寬厚容忍,黨項族人卻不會歸心,反倒會變本加厲,還是要以威懾之!”
陳堯谘卻不放棄,起身建言道:“西境多河穀地,百姓散居,並無險峻關隘可憑,而黨項人生性彪悍,喜小股侵擾,我朝應沿河穀,百姓聚落之地,多設寨建堡,以兵據守,威懾西夏!”
張士遜皺眉:“這豈非曹瑋所意?他當年就對西夏咄咄逼之,是先帝以懷柔之策,安撫德明,方有今日太平,豈可逼反了黨項李氏,再興兵戈?”
陳堯谘道:“這亦是李忠武之策,實乃正理!”
說罷看向張耆,請求支持,但這位總管天下軍事的樞密使,卻微微低著頭,沒有回應。
而眼見東西府出現分歧,首相王曾開口:“我朝西北之境貧瘠,若將大量禁軍西調,便先要保障軍糧西運,長途水路運糧,境內勞民之處,不可估量……”
以諫臣出身,最是剛正的魯宗道也歎了口氣,緩緩地道:“烽煙起,白骨堆,當深思,當深思!”
張耆眼珠轉了轉,終於道:“大戰起,若勝自是好的,倘若敗了,虛耗國力,戶戶哀鳴,萬骨枯後,卻無一將成名,確要慎重!慎重呐!”
……
能腰金曳紫,坐在這裡的,就不可能有庸碌之輩,個個其實都看得明白,西夏確實有了野心,但出於對這個邊境割據勢力的輕視,外加對於窮兵黷武的警惕,立場不同,所言也大不相同。
首相王曾、次相張士遜、參知政事魯宗道、樞密使張耆,都是主和,不願開戰。
參知政事呂夷簡、參知政事夏竦同樣說了不少話,聽上去頗有道理,但仔細想想,卻如同沒說一般。
唯獨樞密副使陳堯谘對於西夏頗為警惕,但也不敢直言開戰,隻建議按照當年李繼隆、曹瑋之策,在邊境大修堡寨,聚攏番民,開坑荒田,以備不測。
說實話,趙禎聽著,是有些失望的。
他最希望聽到的,是主戰的聲音。
這位官家毫無疑問的是主戰派,曆史上的仁宗在好水川之戰前,就五度下詔,催促韓琦出兵,打出血性,揚我國威,後來慘敗才如晴天霹靂。
現在的少年官家,不再抵觸太後主政,反倒用心學習,心中雖然希望開戰,奪回河西之地,重開貿易之路,但也清楚國朝祖宗製度,重在內防,想要開戰,確實太難了。
趙禎想了又想,覺得即便現在是自己主政,也無法說服這群重臣,便看向大娘娘,等待著這位如何處置。
劉娥看完後,神色波瀾不驚,語氣也不是特彆嚴厲:“今年的賜服就免了,老身每年予李德明家中的布匹妝品,雖不貴重,可彆養出一窩豺狼來!”
眾臣一怔,誰也沒想到太後居然會以這樣的角度切入。
劉娥還真的每年都給李德明的妻子、李元昊的母親衛慕氏,賜蜀錦吳綾,還特意派出宮婢為其裁剪衣裳,對其家人也有許多黛紅之物作為賞賜。
相比起給遼主祝壽所用的禮品,這些不值一提,所以也沒朝臣覺得這有什麼大不了,小恩小惠若能安撫住邊境番民,自是再合適不過,而現在收回,似乎也算是小懲大誡,同樣很合適。
劉娥接著道:“再派一位使臣,去夏州問一問,李氏父子到底想做什麼……”
“太後!”
張士遜臉色微變,就要起身。
劉娥擺了擺手:“不是興師問罪,但也要能言善辯之輩出使,彆給黨項人糊弄了,此次不是涉及那夏人世子李元昊麼?最好讓他入朝,解釋解釋,到底是怎麼回事!”
殿內一靜,眾臣麵麵相覷。
有鑒於他們對西夏的俯視之態,讓李元昊入宋解釋,這確實是泱泱大國該做的事情,但對於使臣的要求就很高了!
出使遼國,往往是重臣,或者極富才乾之輩,但出使西夏,給李德明祝壽的,開封府衙判官就行,過去送點禮物,走個過場,也就罷了。
而職位地位太高的官員,卻不合適出使,比如此時的狄進,由於館伴使接待遼國使節團的資曆,來日出使遼國理所應當,但派他在尋常時期出使夏州,就會遭到朝臣反對,覺得太給黨項人長臉……
所以劉娥這麼一問,包括主和最為堅定的張士遜,腦海裡轉了轉,一時間竟沒有合適的人選。
畢竟他如果推舉一位普通官員,又不敢保證能力,萬一刺激到黨項李氏,真的叛宋寇邊,之前用禮儀詩書教化的建議,就成了笑話,但不舉薦,似乎也不妥當,主和派不出人選,是不是代表著心裡也沒底呢?
眼見旁人沉默,夏竦目光微動,起身行禮:“臣舉薦一人,開封府衙推官公孫策,高才機敏,無所畏懼,對國事一腔熱血,正是出使的極佳人選!”
劉娥道:“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眾臣稍加思索,紛紛讚許:“夏參政所言極是!”
劉娥微微頷首:“很好!先聽聽李氏父子如何分辯,又是否有膽量遣子入朝,再議邊境之事吧!”
83中文網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