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可存也(1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9513 字 5個月前

“駕!駕!”

韓綱沿著官道策馬飛奔,腦海中不時浮現出離開州衙時,父親韓億那茫然失落的眼神,黯然蕭索的背影。

從來沒有這麼一刻,他如此清晰地感受到父親老了。

是啊,父親已經五十九歲了,近花甲之年,無論是處理政務,還是分析朝局,都不如從前了。

二弟剛剛考上進士,其他弟弟固然聰慧,但終究還年幼,這個家的重擔,確實要由他這位長子長兄扛起來了。

因此當韓綱提出,不願意這個時候隨著家裡一起離開河東,反倒要繼續在經略安撫司中任職,爭取立功時,他明顯發現,父親灰敗的臉上露出了幾分欣慰,也正色囑咐了一番,去了雁門,千萬不要丟韓家的臉。

韓億不這麼說還好,這話一出口,韓綱反倒生出悔意。

他是真的畏懼那些契丹蠻子,之前一時上頭,說了威風之言,現在卻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隻能在馬匹的顛簸下,放空頭腦,一路衝過了代州的界碑。

代州之於河東路,如同雄州之於河北路。

此處是河東最重要的邊防州,與遼國西京道轄下的朔州、應州、蔚州三個州直接接壤,同樣也是北嶽恒山之所在。

後世恒山貞元殿中有一幅對聯,上聯為“蘊昴畢之精,霞蔚雲蒸,光芒萬丈連北鬥”,下聯是“作華夷之限,龍蟠虎踞,千秋保障鎮邊陲”,正點出了恒山自古以來作為華夷之限、屏障中原的重要地位。

彆說五代十國,早在五胡十六國時,這裡就成為了前趙、後趙、前燕、後燕與大代的國界,如今宋遼交界於此,名將楊業曾沿山脈從東至西,修築了十三座軍寨,用以防備契丹侵襲,也是這位楊無敵當年任代州知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後來被監軍所害,兵敗被擒,死於這一任上。

如今的代州知州兼並、代二州馬步軍副都總管,是王德用。

此人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廢物父親,正是澶淵之戰裡麵率領十萬大軍駐紮在河北,由於畏懼遼軍,一直按兵不動的王超。

這也是在寬仁的宋朝了,換成其他朝代,父親是廢物點心,當年就畏敵不戰,險些葬送了國家,哪裡還會用他的兒子,繼續鎮守這等邊關要地?

但王德用還真不是其父可比,此人長期帶兵,通曉兵略,又善於治理軍隊,對士兵寬厚仁愛,士兵們樂於為他效力,後來也成了樞密使。

韓綱一路策馬到了治所前,還未進州衙,就見一群披甲執戈的兵士包抄過來:“來者何人?”

那兵戈橫在麵前,韓綱心頭一驚,臉上就露出慌色來,趕忙道:“在下帥司書寫機宜文字韓綱,是與狄相公一起來的!”

“請官人稍候,俺進去稟告!”

為首的小將打量了一下他,眼中露出些許疑惑,總覺得這不是一位奔赴前線的帥司官員氣質,給左右使了個眼神,匆匆往裡麵走去。

片刻之後,奔出來的卻是氣喘籲籲的劉光順,見到坐在馬上,神色不安的韓綱,眼中同樣閃過一絲詫異,似乎沒想到這位居然真的回來了,不過這份古怪很快壓下,上前熱情地招呼:“大公子,你果然回來了!”

韓綱緊繃的身體稍稍放鬆,翻身下馬,又下意識地揉了揉屁股,尷尬地道:“還請劉機宜不要稱呼我為大公子了,稱職務吧!”

“韓書寫!”

劉光順語氣依舊帶著幾分恭敬,他此時也聽說了韓億調離的消息,相比起外界雲裡霧裡的分析,他隱隱覺得,那位韓知州正是因為不懂事,與兩府任命的狄相公有分歧,才落得這般下場。

但即便如此,韓億也是待製級彆的要臣,更有著千絲萬縷的士大夫人脈,在對方的兒子落魄之際,若能增進幾分感情,才是真正的結交。

所以劉光順態度不僅沒有絲毫變化,反倒愈發熱情起來。

“我身邊都是良善之輩啊!”

韓綱也被感動了,他風光時受到恭維,覺得是理所應當,此時再得上司同僚不棄,則開始反思於曾經的不知天高地厚,又趕忙問道:“狄相公呢?”

劉光順道:“狄相公去了雁門寨,讓我們留在州衙聽命……相公寬仁啊,並未準備真的帶我們去雁門!”

“可是我想去……”

韓綱心裡動了念頭,嘴上卻未說,再度問道:“那代州的知州?”

劉光順早已打聽清楚了:“早在遼軍集結於雁門關外時,王知州就一直在邊關堡寨中巡視,隨時準備應戰,不過韓書寫放心,根據這位王知州打探,遼軍號稱十萬大軍集結,將征西夏,實則在關外真正能用的兵力,也就是三萬人!”

“隻有三萬遼軍麼……”

韓綱哪怕沒經曆過戰事,也知道區區這個數目,是不可能攻破雁門關寨,長驅直入的,但他又有些不放心:“那位王知州所探得的消息,是否準確?”

劉光順眼光瞄了瞄左右虎視眈眈的士兵,暗暗苦笑,這位大公子還是大公子,也不看看是什麼地方,這等質疑的話是能隨便說的麼,趕忙道:“王知州出身將門,乃知兵之人,事關河東安危,探得的軍情絕對不會有假!”

韓綱對於王德用確實不了解,但結合剛剛士兵的盤查,再感到周圍那如芒在背的眼神,頓時點了點頭:“那太好了,遼人果然隻是恐嚇,不準備真正開戰,我這就去雁門寨!”

劉光順再度觀察了一下四周,將他帶到一處偏僻的角落,低聲道:“韓書寫,你我共事了這麼久,相交莫逆,劉某托大,跟你說一句掏心窩子的話,那雁門寨,能不去還是彆去了!”

韓綱抱拳:“請劉兄指教!”

“不敢當!不敢當!”

劉光順繼續道:“遼人如今集結於關外的軍力,確實隻有三萬,這點王知州派出多批斥候諜探,探明的消息不會有假,但我也旁聽到,王知州認為,遼人之所以派出這麼些人手,是因為糧草受限,不願早早派兵,而非不能!”

韓綱麵色變了:“劉兄的意思是?”

劉光順沉聲道:“契丹多騎兵,動員起來不比國朝,一旦想集結兵力,比起我朝要快得多,到那個時候,前線可就身不由己了!”

韓綱呻吟道:“遼人會那麼做嗎?”

“難說啊!”

劉光順苦笑:“遼人的統軍蕭惠,早就叫囂著要南下了,自從駐紮於雁門關外後,更是屢屢派人前來挑釁,甚至出動小股軍隊寇邊,劫掠了不少代州百姓過去!王知州遣人去遼營,要求他們歸還劫掠的百姓,但那邊竟然反口汙蔑,說那些人是遼國逃入我朝的凶犯,將之應律抓回,還責問王知州為何不早早遣返……”

韓綱又驚又怒:“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這就是邊州啊!”

劉光順感歎著:“不怕韓兄弟笑話,我是不敢去雁門寨的,隻盼著在州衙待命,若是前線真的有了戰事,再聽從狄相公指示便好!”

韓綱麵色數變,那本就不多的勇氣在三言兩語間已然耗了乾淨,縮著頭道:“那我們還是一起等在州衙吧!”

……

“韓書寫到了代州,停留在了州衙?”

雁門寨頭,大榮複來到身後低聲稟告,狄進負手而立,聽完後微微點頭,隻是道了兩個字:“也好!”

激動之餘,說大話誰都會,但實踐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韓綱確實才能平平,勇氣不佳,即便現在硬撐著,到了真正的關鍵時刻,表現得如同荊軻刺秦王裡麵的秦武陽那般,才會讓遼人輕視,多生事端。

所以韓綱和劉光順留在州衙,並非壞事,他們隻要能擔負起帥司之責,該有的功勞還是有的。

至於真正能承擔重任的,則是不遠處的一位將軍。

身材魁梧,四肢粗壯,麵容黝黑,相貌奇偉,氣度雄毅,正是代州現任知州王德用。

此時同樣有親衛出現在王德用身後,低聲稟告了一番。

王德用聽完後,來到狄進身後:“稟狄待製,呂家商會確實與朔州有聯係,有證人親眼見到朔州的漢人商賈與之往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