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謎底提前揭曉的凶殺案?》(1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9301 字 3個月前

“駕!駕!”

“大哥,大哥,等一等!”

兩匹快馬行走在官道上,聽了呼喚,楊文才降下馬速,看向身邊的少年郎。

這位正是他異父異母,卻又在族譜上承認的親弟弟,楊文廣。

楊文才有招弟命,過繼到楊延昭膝下後,楊延昭的妻妾連生三個兒子,後來還都沒有夭折,如今最大的已是弱冠之齡,並且一直對他頗為敵視,想要將這個嗣子趕出去,省得將來多分一份家產。

楊文才對內謹小慎微,對外自汙名聲,降低了對方的戒備,才勉強保住位置,沒有被趕回旁支。

他的目標是,三年之期,進士歸來。

結果是,三年之期,幕僚歸來。

所幸雖然沒有金榜題名,但作為狄進的幕客,尤其是當代州前線戰報傳於河東各大家族後,不僅是楊家上下對於他的態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府州的折家,還有周邊各地的大族都紛紛遣人來訪,儘足了禮數。

嘗遍人情冷暖的楊文才,看似大度地安撫了那曾經對他冷眼相看的二弟和四弟,然後立刻讓兩人靠邊站,帶上了以前對他最為友善的三弟楊文廣。

既出了昔日的惡氣,又給了楊家的希望,將雙方的利益綁在了一起。

果不其然,家中長輩對他讚不絕口,默契地將那兩個本就高不成低不就的子嗣邊緣化。

事實證明,莫欺少年窮,人家得勢了,能幫襯一個弟弟就很了不得了,若再不趁機借坡下驢,冰釋前嫌,真要翻臉相向,楊家才是愚不可及。

此時兄友弟恭,楊文才被弟弟喚住,也溫和地道:“三弟,怎麼了?”

楊文廣吞咽了一下口水,緊張地道:“大哥,我就這般去見狄相公,會不會太失禮了?”

楊文才失笑:“狄相公對於武人的態度,向來與彆的文臣不同,你是我楊氏小輩裡最通兵略之人,如今對夏戰事將起,多少功勳等著,你不想立功麼?”

楊文廣立刻道:“當然想!”

楊文才道:“這就是了,你可知道,在雁門寨大敗遼軍的狄青狄漢臣,與狄相公並非同出一族,他是靠著自身能力,才有如今的成就,我相信三弟你也會有這出人頭地的一天的!”

“定不負大哥所望!”

楊文才握了握拳頭,一夾馬腹:“走!”

兩人一路緊趕慢趕,出了麟州邊界,又快馬飛奔了數個時辰,即將抵達府州時,才遠遠就見到一支車隊出現在儘頭,端坐在高頭大馬上的身影鶴立雞群。

“拜見狄相公!”

楊氏兄弟趕忙迎上,到了麵前齊齊下馬見禮,楊文才還加以引薦:“這是舍弟楊文廣,字仲容,從小習弓馬,讀兵書!”

“哦?”

狄進打量了一下難掩緊張的楊文廣:“確是一表人才。”

留名後世的楊家將裡麵,他無緣得見楊無敵和楊六郎,倒是見到了年輕的楊文廣。

標準的將門子弟氣質,體格健壯,血氣旺盛,勤練武,通謀略。

演義版本中,楊文廣的祖父是楊延昭,父親是楊宗保,母親是穆桂英,宋皇將百花公主下嫁與他,楊文廣共有十九個妻子,因功封太平王,結局壽終正寢,算得上最為美滿的一位。

真實的曆史上,沒有楊宗保,楊文廣就是楊延昭的兒子,得範仲淹的賞識而提拔,曾參加過平定儂智高的戰役,當狄青北返後,以邕州知州的身份鎮守廣西邊境,後來又活躍在對西夏的戰事裡,有勇有謀,不輸父祖之風。

現在的楊文廣還很年輕,是一位可塑之才,狄進微微點頭,已經算是認可了,看向楊文才,直接詢問:“麟州局勢如何了?”

楊文才道:“相公容稟,夏人頻繁派出探馬諜細,與各部落番民聯係,挑撥離間,準備挑起番民之亂,再進攻麟州。”

狄進不以為意:“成效如何?”

楊文才道:“番人固然暴躁易怒,然各部落首領也非蠢物,李德明敗陣之後,威望大降,如今又想番人做馬前卒,自是很難辦到……唯獨可慮者,是首領乜羅,威望極高,此人如果傾向夏州,恐怕會引發一些動蕩!”

“番人首領乜羅……”

狄進目露沉吟。

早在《定邊十策》裡,他就將邊地番民的治理,作為了一個重中之重的要點來講述,而那時的具體資料是曹家對於邊境的了解,現在成為麟州知州,則到了自己直接麵對這個衝突的時候了。

漢人官員和邊地番人之間的矛盾,是一個各族混居後衍生出的複雜問題。

簡而言之,番人不服管教,無視律法,為求利益,常有燒殺搶掠者,堪比盜匪,漢人歧視番民,官員更是頗多剝削,軍隊也有殺良冒功的惡劣過往。

至於到底是誰對誰錯,誰先對誰動手,早已分不清了。

這位麟州番人首領乜羅也是如此,曆史上他投靠了李元昊,為其帶路,但原因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乜羅向守將康德輿申請正常的物資調配,康德輿不予滿足,乜羅頗有怨言,又有讒言稱乜羅準備私通夏賊,打仗時會倒戈,乜羅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乾脆真的依附西夏,最終引兵寇入侵,導致麟府二州被圍攻,大批百姓遇害,損失慘重。

第二種是康德輿與乜羅交惡,乜羅早有反意,康德輿的部將有所察覺,試探後覺得乜羅必反,請求康德輿將之提前拿下,避免後患,康德輿害怕承擔責任,猶豫不決,最後沒有聽部將所言,結果乜羅舉族投靠了李元昊,將河東局勢攪得翻天覆地。

這兩種說法其實也能合為一條線,區彆僅僅在於,乜羅到底是被逼反的,還是早有反心。

而在狄進看來,這其實並不重要,也沒必要強行區分。

誰對誰錯,在邊塞根本不是關鍵,強弱才是關鍵。

目前的宋夏局勢,與曆史本來就大不一樣,曆史上李元昊在陝西大敗了宋軍,固然從戰略層麵上並沒有得到什麼便宜,但青天子威名廣播,在番人心中的地位極高,才有願意帶路的人,那些人看不清楚西夏與宋存在著國力上的巨大差距,是真以為李元昊能夠成功的。

而此時的李德明,卻在陝西大敗給了宋軍,被打得丟盔棄甲,灰溜溜地逃回了河西,如今欲擾河東,還是想要依仗遼國陳兵邊境的威脅,兩者的差距太大了。

邊地番民確實會因為在文化認同上更傾向於黨項人,可他們更看重威望,西夏沒有攻克河東的實力,自己不先侵犯,反倒希望番人動亂,為其火中取栗,誰會願意?

當然,理性分析是理性分析,現實往往會出現意外,狄進道:“如何安撫乜羅,你可有良策?”

楊文廣緊張起來,番人的桀驁不馴,他是深有體會的,如果這位麟州知州不見那位番人首領,不免顯得輕視,可真要見了,以堂堂經略相公之尊,又顯得過於重視,恐怕反過來增其驕橫之心,其中的分寸很難拿捏,哥哥真能應付麼?

楊文才則早有準備:“帥司有報,相公在忻州時,曾邀高僧下山?”

狄進目露笑意:“確有此事。”

楊文才又道:“既如此,乜羅崇佛,可令高僧馴化,不必由相公親自出麵!”

“好!”

狄進讚許地點點頭:“我就不見他了,你來安排五台山的大師們,以佛法淨化這些番人的戾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