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發展江湖勢力的李元昊(1 / 2)

大宋神探誌 興霸天 9485 字 5個月前

“給!”

歐陽春仔仔細細地看完信,遞給了旁邊翹首以盼的嶽封。

嶽封小心翼翼地接過,用幾根手指頭捏住,生怕起了多餘的褶皺,事後被收信的那個可怕的女子察覺,信件中途被人窺探過。

這般姿勢怪異地讀了一遍,嶽封皺起眉頭:“遼東亂局,李元昊會趁機脫困,必須要阻止?狄進如此鄭重地給那位十一娘子寫信,就是為了這件事麼?他對於這個西夏世子竟如此重視?”

“世人隻當那位西夏世子是個狂人瘋子,卻不知李元昊至今未死,反倒在遼東逐漸站穩腳跟,還得了一批江湖人的支持!”

歐陽春語氣裡有幾分讚歎:“此人若專精於武道,來日的成就不在我之下,遇上狄家姐弟,可算是遭了克星,怕是等不到那一日了!”

嶽封一驚:“師兄竟對他有如此高的評價?此人是得‘司命’調教,學了完整的‘神通法’麼?”

歐陽春淡淡地道:“世上高明的武學,不獨有‘司命’改良後的‘神通法’,李元昊和那位狄十一娘子一樣,都沒有修煉過‘神通法’的跡象,是純粹的天賦根骨出眾,又曆經血戰,才有今日所成!習武之人,越到高深之處,越重心境……師弟,你當謹記!”

嶽封垂首道:“是!多謝師兄教誨!”

歐陽春知道這位師弟沒能聽進去,也不再多言,將信件接了過來,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工具,重新火漆封緘。

他們兩人交談之際,榮哥兒和護送的三位機宜司精銳,都昏睡在地上。

並非失了警惕,事實上他們在夜間也是輪流值班,但在歐陽春的絕頂武功下,終究被點了睡穴,毫無知覺地睡了過去,懷裡的信件也被摸去,打開後查看,再悄無聲息地放回去。

眼見師兄親自處理著這件事,嶽封目光微動,低聲道:“師兄,那篇檄文起作用了麼?”

歐陽春雙目一眨不眨地看著火漆,慢慢封緊,口中則道:“當然是有用的,幸好這檄文涼州那邊也有一份,不然從狄進這邊取,可不好辦……”

嶽封還是有些擔憂:“可為何要越過‘錦夜’,直接傳往西夏的‘組織’據點?”

“這等情報,最重時效,‘錦夜’隻是個劊子手,看不清大局,你經由他轉一手,就耽擱了!”

歐陽春道:“西夏人得了提醒,也能多撐一撐,讓‘司命’在西夏多停留一段時日!‘司命’漂泊不定,此番在興州為祭司,若再拿不住,天大地大,就再無此等良機了!”

“明白了!”

嶽封點了點頭,又有些遺憾:“那為何我還不能從‘人使’晉升,獲得‘稱號’?如果賜我‘稱號’,‘司命’勢必會現身的!”

“沒有勢必一說,隻是機會而已!”歐陽春平靜地道:“我們正在慢慢接近這個叛徒,此事急不得!”

嶽封卻很急:“三年了……這要等到什麼時候……三年之後又三年麼?師兄,我要不要再立下些功勞,讓‘組織’不得不晉升我?”

“過猶不及!”

歐陽春再度強調了一遍,抬起頭,凝視著他:“你立下這般功勞,都無法得到‘稱號’,這在‘組織’內並不尋常!要麼那‘錦夜’對你有所懷疑,早早上報,提出了疑點,讓‘司命’有了防備,要麼就是‘司命’察覺到了凶險,有意不在此時晉升你!無論是哪一種,你都不能再多做事了!”

嶽封悚然一驚:“他們懷疑我了?”

歐陽春道:“‘錦夜’會懷疑任何人,但以如今的局勢,‘祿和’都投靠了宋廷,‘組織’可用之人越來越少,‘錦夜’也不敢隨意濫殺了……我給伱金絲寶甲的目的正在於此,它能防身,即便‘錦夜’突然動手,你隻要能擋一擋,傷而不死,就往州衙官兵的方向跑,將事情鬨大,‘錦夜’定然不敢再追,你自能保住一條性命!”

“師兄這般為我著想,無怪江湖人都稱頌‘北俠’之名!”

嶽封大為感動,抱拳一禮:“若不是師弟無能,沒能保住在京師的忠義社,師兄的大業……”

歐陽春抬起手,製止後麵的話語:“凡事都要向前看,那種無謂之言,不必再說!好了……你先走!”

眼見信件完完整整地放回榮哥兒的胸前,嶽封趕忙施展輕功離開,待到了不遠處,就見歐陽春並指在四人身上點了點,身形一晃,消失無蹤。

“唔!”

片刻之後,值夜之人睜開眼睛。

“咦?我剛剛是怎麼了……”

有些迷糊地看了看四周,視線裡的茫然逐漸散去,機宜司密探警惕地檢查了一遍周遭,發現其他人睡得正香,又摸索了一下身上,並無少任何東西,也就放下心來,重新坐了回去。

“我若有師兄這般神鬼莫測的手段,也不至於落得如今這般地步了!”

嶽封眼中露出羨慕之色,想到自己當年被呂氏利用完畢,毫不遲疑地舍棄,若能把呂夷簡那老狗吊在開封府衙門前,得多麼威風,看看這些累世官宦的權貴之家,還敢不敢對他們江湖客呼之則來揮之則去。

“遼東將亂……”

歐陽春則觀察片刻,確定這群送信之人毫無察覺後,轉身離開,並且迅速有了決斷:“師弟,為兄要先回遼東了,你明哲保身,繼續在‘組織’內潛伏下去,若有變故,速速傳信於馬幫,等我過來!”

“好!”

嶽封很清楚,這位遼東馬幫之主,本來就不可能一直待在宋夏邊境,可依舊不希望看到這位大高手離去,但既然阻止不了,隻能抱了抱拳:“師兄一路順風,早日達成所願!”

歐陽春拍了拍他的肩膀,翻身上馬,一夾馬腹,疾馳而去。

一路北上,先抵達了地域廣袤,但人口稀少的遼國西京道,然後又快馬加鞭,朝著遼東而去。

仗著武功絕頂,歐陽春日夜兼程地趕路,沒數日就抵達中京道,然後敏銳地察覺到事態不對勁,沿路盤查哨崗多了許多,來往的百姓臉上都透出不安。

一個震驚的消息傳來,遼東舍利軍詳穩,渤海遺民大延琳,起兵造反了,並且已然奪取了遼陽府!

起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東京不說,還極快地得到了黃龍府和保州的呼應,這些地方上駐紮的兵馬都部署與渤海太保,都占據了當地的官衙要衝,擁護在了大延琳身邊,舉起了反旗。

甚至大延琳還號稱與高麗結盟,高麗那邊固然沒有直接回應,但也聚集兵力於國境邊上,大有蠢蠢欲動之勢。

如此消息傳入中京時,也難怪朝野震動,人心惶惶,上下不安。

“確是偌大的聲勢!”

“可惜,大延琳終究是急切了些……”

歐陽春得知消息無誤後,搖了搖頭。

造反這種大事,時機往往是極為重要的。

為什麼曆史上那麼多反王,起初都是勢如破竹,威不可當,但很快擴張之勢就慢了下來,先是遭遇挫折,然後一場大敗更是爆發內亂,分崩離析,淪為為王先驅的角色?

正因為這些人不懂廣積糧,緩稱王的道理,或者即便懂,也由於種種原因,被裹挾著無法這麼做。

大延琳就是如此。

曆史上他太沒耐心,這個世界有了些耐心,可惜終究本性難移,還是不多。

以如今遼國的局勢,最佳的造反時機,無疑是遼帝駕崩,年幼的太子繼位,本就勢同水火的皇後耶律菩薩哥與元妃蕭耨斤徹底翻臉,兩派人馬開始火並之際。

或許遼帝對此有所準備,但頂多能顧及中京,地方上是肯定管不到的,再加上新君年幼,主少國疑,那豈不是最好的造反機會?

遼國民間固然不如宋人那般,京師的街頭巷尾能議論大內裡麵的事情,但有些消息也是靈通的,大延琳同樣知道,遼帝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了,恐怕之前也想等著這一天的到來,以致於默默積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