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些事其實並不適合推心置腹,哪怕是最親近的人也不能。
其實,此次李徽冒險去救謝琰,除了一些情感上的因素之外,那是帶著更深一層的目的的。謝琰是什麼人?那是謝安之子,且是唯一活在世上的兒子了。在許多人的眼裡,謝玄雖然在謝家名望更響亮,地位更高,但是謝琰卻是謝氏主脈的唯一繼承之人。謝玄有今日,也是謝安之功。
任何對於謝安的懷念尊崇讚美的情緒,最終都會落在謝琰和謝玄頭上,謝琰所得到了反而比謝玄要多的多。
在許多人心中,謝琰便是謝氏未來的家主。謝家強大的號召力和建立起來的巨大人脈和名望,最終都落在謝琰身上。
李徽深知,想要做一番事情,光是靠著自己的拚命是不成的。欲成大事者,需要各種因素的集合,天時地利人和,風雲際會才有成功的可能。
這一點在大晉這樣的時代特彆的明顯。
強如桓溫之輩,在大晉門閥的聯合抵製之下也難以成事。門閥勢力的龐大,往往不是你表麵上看到的那麼一點。常人所能感受的隻是冰山一角,真正的豪閥勢力是全方位影響的。不管是財富和權力,還是聲望和號召力,這些都深刻影響著許多人。
簡單來說,一方門閥大族,其表現出來的實力不僅僅是在朝中當多大的官,掌多大的權,更體現在與之有關係的豪閥之間的互相連接起來的人脈網絡,姻親關係,以及對所在地方百姓的巨大的影響。普通的大族都能掀起巨浪,能夠發起一次地方上盲目跟從的大亂,便是因為他們有財力和影響力做到這一點。
這些大族豪閥,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個個小諸侯一般,是有著巨大能量的。被
他們聯合反對,基本上很少有成事者。
普通大族尚且如此,更不要說謝氏這樣的頂級門閥了。以桓氏為例,桓氏式微是事實,桓溫桓衝等人死後,桓氏衰落是毋庸置疑的。但即便如此,桓玄依舊具有說服楊佺期起兵參與討伐司馬道子的能力,這便是桓氏豪閥具有的影響力。
不是桓玄有多麼大的能力,而是桓氏遺留下來的政治軍事遺產和人脈關係所造成的結果。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豪閥式微,不是表麵看到的式微。水麵上的冰山在融化,但水下的部分依舊龐大無比,一時半會兒是不會消失的。
李徽深知這一點。在徐州行事之時,雖然李徽高舉消除門閥等級,重用寒門子弟的大旗。但是,李徽卻深深的意識到,完全排除門閥大族是不可取的,會讓許多事憑空增加太多的難度,甚至無法成功。小小徐州,在自己的全麵掌控之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整個大晉。
要成事,便要形成合力。團結可以團結的大族,會讓事情變得容易許多。利用豪族門閥的影響力為自己站台,將會更容易得到認可和支持。
當然,這麼做會有弊端。有可能誰陷入大晉這麼多年經曆的死循環之中。但李徽有信心解決這些問題,不會讓門閥控製一切的情形重演。
救謝琰便是出於這方麵的考慮。團結謝氏,讓謝氏徹底的站在自己一邊,便必須要做些什麼。冒著性命之憂去救謝琰的舉動無疑會讓謝氏上下完全倒向自己。將來無論發生了任何事,謝氏都將是第一個站出來為自己站台的豪族。而謝氏的認可,將會影響到許多人。
謝氏雖然看起來和自己的關係緊密,現在還有了謝道韞這層關係,似乎沒有理由不站在自己一邊。但李徽卻明白,當年的謝安以及謝玄,都不可能完全站在自己一邊,無條件的支持自己。這是已經被證明了的事情。
當年自己為謝家也做了不少事,也幫了謝安不少。但這同樣沒能換來他們的完全信任和平等相待,更彆說什麼全心全意的支持了。謝家眾人之中,謝琰是最重情義,性格最為真誠的一個。李徽隻能在他身上下功夫。
這便是李徽明知有巨大風險,卻還是選擇去救謝琰的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要取得以謝琰為首的謝氏的支持。這在將來或許是重要的一步。
謝道韞突然說出這些話來,李徽認為,其實這個聰明的女人已經看出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