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三章 行動(2 / 2)

代晉 大蘋果 3337 字 1個月前

隻不過,桓玄為桓氏之主,荊州乃桓氏盤踞經營多年之地,殷仲堪對桓玄保持著基本的禮貌和敬畏。隨著他在荊州的時間越久,便越是對桓玄在荊州的言行感覺到礙手礙腳了。

此番桓玄又來要求自己對司馬道子強硬,殷仲堪心中不滿。

“南郡公,我乃大晉臣子,督守荊州而已。江州非我所轄之地,朝廷任命官員治理江州,我有何權力指責?我同會稽王達成諒解,好不容易化解乾戈,令我大晉有安寧之日,你欲要我同司馬道子交惡,是何道理?當初我起兵,乃是響應王恭肅清奸佞的號召。奸佞之臣王國寶已死,我的目的便已經達到了。是王恭野心膨脹,意欲有其他不軌的企圖,我豈能同他為伍?故而和楊佺期退兵。我知道你因此而不滿,但我殷仲堪自有行事的原則,難不成你以為我是提線木偶不成?”

這幾句話說的極重,桓玄當即無言以對。殷仲堪說的很明白了,你桓玄彆以為可以控製我,我可不是你的提線木偶。我怎麼做,自有我的道理,你彆來指手畫腳。

桓玄自然不想和殷仲堪徹底鬨翻。他雖為南郡公,桓氏家主,在荊州享有極高的聲望和號召力。但是殷仲堪手握荊州軍權,是朝廷認可的刺史。自己心中的遠大願望,需要借助於殷仲堪手中的兵馬來實現。眼下

和殷仲堪鬨翻臉,是極為不明智的行為。

桓玄何等聰明之人,當即向殷仲堪道歉賠禮,解釋了自己是擔心司馬道子想要對殷仲堪不利,自己關心此事,才來勸說,並無他意。

殷仲堪自然也不想和桓玄交惡,在荊州,他殷仲堪的根基還不穩固,需要借助桓氏的聲望來穩固荊州。

兩個人互相有所利用,互相都有對方希望借助的東西,所以都明智的選擇了讓這件事不了了之。

但其實,在內心深處,裂痕已經產生。桓玄私底下對身邊人說,殷仲堪此人不堪大用,心胸狹窄,目光短淺,難成大事。殷仲堪對桓玄的評價是,小小年紀,心懷不切實際之企圖,遲早因此而得禍。

桓玄沒有放棄,他親自前往豫州去見楊佺期,想和楊佺期談談司馬道子的意圖。但不巧的是,楊佺期的父親梁州刺史楊亮於三月中病故,楊佺期前往梁州奔喪,桓玄撲了個空,怏怏而回。

司馬道子敏銳的抓住了梁州刺史楊亮身故的機會。四月初,朝廷派使者前往梁州吊唁楊亮的去世,代表會稽王吊唁的王緒同楊佺期進行了一番密談。

王緒告訴楊佺期,會稽王擬讓他調任梁州刺史之職。一來梁州世為楊氏所領,父死子替,天經地義。否則以他人牧守梁州,恐違楊亮遺願。楊佺期調任此處更佳。二來,楊亮死後,按照禮數,楊佺期當以父喪辭官守孝。但若調任梁州,便不必辭官。此乃兩全其美之舉。

楊佺期不是傻子,他當然立刻明白了司馬道子的意圖。司馬道子很顯然是不希望自己留在豫州。豫州離京城太近,自己之前起兵助力王恭,已經是有了不好的前科。司馬道子是借此把自己調離豫州。

不過,梁州世楊氏的根基所在,自己也確實麵臨守喪的事情。這麼一安排,倒確實是合自己的心意。

為了防備司馬道子一手,楊佺期提出,接任豫州刺史之人由他舉薦。因為豫州自己有一些部下和政策需要推行,擔心換了一個不相乾的人會對豫州治理不力。

楊佺期本以為會遭到拒絕,結果讓他沒想到的是,王緒居然表示理解。楊佺期試探性的提出了舉薦豫州彆駕庾楷接任刺史之職,王緒表示,回京之後稟報朝廷,請朝廷和會稽王斟酌定奪。

四月下,聖旨抵達。任命楊佺期為梁州刺史,持節,領梁雍二州軍事。準其帶職守喪。又任命庾楷繼任為豫州刺史之職。

至此,司馬道子走出了分化割裂壓製西北勢力的第一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