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當代》第四期(1 / 2)

就在劉紅民忙碌的時候,新一期的《當代》從印刷廠中運輸出來,被送往了全國各地。

自從1979年創刊之後,《當代》就以高質量成為了全國知名的雜誌,很多作家都想要在《當代》上發表文章和小說。因為是季刊,《當代》的審核非常嚴格,也就造成了能夠上《當代》的作品,質量都非常高。

12月15日,《當代》第四期開售。

劉紅民並沒有注意到這件事,自從上次賀啟智將兩百多塊稿酬送過來之後,他的確關注過。可是忙著構思《大明王朝1566》,他就將這件事忘在腦後了。

這天,趙誌忠拿著一本當代走進了宿舍,遞給劉紅民。

“這是賀老師讓我送給你的。”

劉紅民好笑的看著他,現在不裝了?

趙誌忠嘿嘿笑了一下,“既然你都知道了,我也不瞞你了。”

做“奸細”這件事,的確讓他有點難為情。但是賀啟智求到他這裡了,看在老鄉的麵子上,他怎麼也得幫忙不是?

而且,這件事對劉紅民也沒有壞處。《當代》雖然才創刊一年多,但是背靠人民文學出版社,比其他雜誌強多了。

劉紅民沒有多說什麼,趙誌忠人雖然有點滑頭,但是人還是不錯的。在班上,兩人關係最好,隻不過和鄒世芳他們比起來,還要差上一些。

這些南方人,更加看重實際利益,不好忽悠。

翻開《當代》,劉紅民很快就在目錄上找到了《大唐安西軍最後的軍費》。

這期的《當代》有八個板塊:文學報告、中短篇小說、話劇劇本、遊記·散文、詩、創作談、外國文學、美術。

把目錄捋了一遍,劉紅民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不是說《當代》上麵有很多大牛嗎?他怎麼沒有看到,後來耳熟能詳的作家一個都沒有。

倒是散文和詩裡麵有很多大能,魏君怡、丁忙都是著名作家,但可惜一個發表的是散文,一個發表的短詩。艾清是著名詩人,卻寫了創作談,為《白楊林風情》寫了個序。

剩下的人他基本上都沒有聽過,他們能夠在《當代》上發表作品,能力基本上不會太差。這就說明,和後來的娛樂圈一樣,想要在現在的文化界成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後人看現在感覺文豪遍地,但是那些沒有成為文豪的作家們更多,他們都倒在了成名的道路之上,成為了那些文豪的墊腳石了。

就好像這期《當代》,如果沒有這些作品,《當代》的水平肯定會降一個檔次。哪怕《大唐安西軍最後的軍費》是神作,陪襯的作品如果不行,評價也會差上不少。就好像你憑實力拿了影帝,對手是陳導明的話,彆人都會說你很強;但若是對手是個流量明星,彆人就會說矮子裡麵拔大個。

所以,決定你逼格的是你的競爭對手。

而這一期的競爭對手,讓劉紅民感覺不是很強。他有些失望的將雜誌放在桌子上,繼續構思大綱。

“你不看看?”趙誌忠不解的問道。

“等有空了再看。”

“既然你不看,給我先看看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