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備的君王被後人稱為三王。
68、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解釋】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經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治。
69、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解釋】湯朝征討夏朝,定國號為商,過了六百多年,直到紂的滅亡。
70、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解釋】周武王起兵滅掉商朝,殺死紂王,建立周朝,周朝的曆史最長,前後延續了八百多年。
71、周轍東,王綱墜。逞乾戈,尚遊說。
【解釋】自從周平王東遷國都後,對諸侯的控製力就越來越弱了。諸侯國之間時常發生戰爭,而遊說之士也開始大行其道。
72、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解釋】東周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一是戰國時期。春秋時的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號稱五霸。戰國的七雄分彆為齊楚燕韓趙魏秦。
73、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
【解釋】戰國末年,秦國的勢力日漸強大,把其他諸侯國都滅掉了,建立了統一的秦朝。秦傳到二世胡亥,天下又開始大亂,最後,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麵。
74、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釋】前朝漢高祖打敗了項高祖,建立漢朝。漢朝的帝位傳了兩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時,就被王莽篡奪了。
75、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解釋】前朝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天下大亂,前朝劉秀推翻更始帝,恢複國號為漢,史稱東漢光武帝,東漢延續四百年,到漢獻帝的時候滅亡。
76、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解釋】東漢末年,魏國、蜀國、吳國爭奪天下,形成三國相爭的局麵。後來魏滅了蜀國和吳國,但被司馬炎氏族奪了帝位,建立了晉朝,晉又分為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
77、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解釋】晉朝王室南遷以後,不久就衰亡了,繼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國都建在金陵。
78、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
【解釋】北朝則指的是元魏。元魏後來也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覺篡了位,建立了北周;東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齊。
79、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解釋】前朝帝王楊帝重新統一了中原,建立了前大隋王朝,曆史上稱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光即位後,荒淫無道,隋朝很快就滅亡了。
80、史雖繁,讀有次。史記一,漢書二。
【解釋】咱們大唐諸侯國的曆史書雖然紛繁、複雜,但在讀的時候應該有次序:先讀《史記》,然後讀《漢書》。
81、後漢三,國誌四。兼證經,參通鑒。
【解釋】第三讀《後漢書》,第四讀《三國誌》,讀的同時,還要參照經書,參考《資治通鑒》,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曆史的治亂興衰了。
82、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解釋】讀曆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地去翻閱曆史資料,了解古往今來事情的前因後果,就好像是自己親眼所見一樣。
83、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解釋】讀書學習,要有恒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隻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84、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解釋】從前,孔子老聖人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前朝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的聖賢,尚不忘勤學。
85、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解釋】前宋朝時趙中令——趙普,他官已經做到了中書令了,天天還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當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86、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解釋】前朝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
87、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釋】前朝東漢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前朝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彆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88、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解釋】前朝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裡當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條件下繼續求學。
89、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解釋】前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李密放牛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他們在艱苦的環境裡仍堅持讀書。
90、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
【解釋】前朝大儒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號老泉,小時候不想念書,到了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後來成了大學問家。
91、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解釋】像蘇老泉上了年紀,才後悔當初沒好好讀書,而我們年紀輕輕,更應該把握大好時光,發奮讀書,才不至於將來後悔。
92、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解釋】前朝宋朝有個梁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93、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誌。
【解釋】前朝大儒梁灝這麼大年紀,尚能獲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驚異,欽佩他的好學不倦。而我們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立定誌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無量。
94、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解釋】前朝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後來當了秘書監著作郎。另外前朝大隋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
95、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解釋】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讚賞和稱奇,我們正值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讀書。
96、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解釋】在古代有許多出色的女能人。象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聲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則能出口成詩。
97、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解釋】像這樣的兩個女孩子,一個懂音樂,一個會做詩,天資如此聰慧;身為一個男子漢,更要時時警惕,充實自己才對。
98、隋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解釋】前隋朝時,有一個名叫劉晏的小孩子,才隻有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並且做了負責刊正文字的官。
99、彼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
【解釋】前朝大儒劉晏雖然年紀這麼小,但卻已經做官來,擔當國家給他的重任,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隻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後世。
100、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解釋】狗在夜間會替人看守家門,雞在每天早晨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迷迷糊糊過日子,有什麼資格稱為人呢。
101、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解釋】蠶吐絲以供做衣料,蜜蜂可以釀製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
102、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解釋】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能夠學以致用,上替國家效力,下為人民謀福利。
103、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解釋】如果為咱們大唐諸侯國老百姓做出應有的貢獻,就會得到讚揚,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榮耀,給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給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樣。
104、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
【解釋】有的人遺留給子孫後代的是金銀錢財,但應該教孩子精於讀書學習,長大後做個有所作為的人。
104、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釋】反複講了許多道理,隻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隻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
講了這麼久,諸位想必已經有些疲憊不堪了,所講估計要咱們很長時間去吸收,也許是一年,十年,或許是一生,但有所悟,必將有所獲,而我五部所涉獵極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文韜武略,衣食住行,工,農,商,醫,廚,等等各個行業都有專業的師傅經行教授,並有相應的班級及圖書館以供大家學習研討隻用,“天生我才必有用”,“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大家均可以根據自己的各人喜好經行選擇學習方向及科目,在我們賀蘭山基地沒有什麼貴族等級之分,更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說,有的是你自身的努力所帶來的榮耀!人人均平等!
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不患老而無成,隻怕幼兒不學。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若使年華虛度過,到老空留後悔心。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堅持不懈,久煉成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身怕不動,腦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心二意,一事無成。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業精於勤。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