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之所以要跟朱載坖講這些,其實也是為了朱載坖能夠對大明現在脆弱的財政現實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先在朱載坖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並期待著將來萬一有一天朱載坖能夠繼承大統,千萬不要像今上這般揮霍無度。
朱載坖歎息道:“原來京師竟然如此危機,一切供給居然要從南直隸等地發來,萬一運河有失,這還得了?”
高拱聽到朱載坖的這聲歎息後,心中很是激動,他本以為朱載坖對這種枯燥的地理課程沒有多少興趣的。
沒想到朱載坖在聽完自己的一番話後,竟然把注意力放在了運河之上。
而這也正是今天高拱想要講的最重要的地方。
高拱道:“運河係於南北,是一千年前的隋朝傾全國之力所開鑿之河道,南起餘杭,北至京師。沿途所經過之地有浙江,南直隸,山東,北直隸等地。且運河之上還有多達六十萬漕工及其背後無數家庭依附於此河生存。”
“所以運河之重,堪比泰山!朝廷每年都要撥款幾十萬兩白銀用於運河的清淤維護,為的就是保證這條運河能夠暢通無阻,溝通南北,使得京師安定。”
朱載坖聽到這裡又不禁說道:“可是運河狹小,所運之物力緊張至極,且沿途還要供養六十萬漕工及其身後家庭,這一番帳算下來,學生以為不如放棄運河,改為海運。從鬆江府太倉起運,沿海過萊州,至天津衛,如此一來不僅消耗減少,而且海麵廣闊,所通行之運力不知又能翻幾倍。”
高拱萬萬沒想到朱載坖竟然對大明的地理已經了解這麼深入了,居然還知道鬆江府的太倉,這讓高拱很是意外。
不過這時候也不是探究朱載坖為何會知道這些地理知識的時候。
高拱順著朱載坖的話也開始延伸解釋。
高拱說道:“海運固然有其優勢,但海運風險極大,一旦發生海難,不僅所運貨物全失,就連隨船船員也萬難有生還之機。且運河之上所係之漕工多達六十萬巨。若真改海運,這六十萬人以及這六十萬人身後家庭之人吃喝用度又該如何解決?”
“一旦不能為這六十萬漕工提供新的生計,使其有新的生存依附,那對朝廷而言也將是一場潑天之難!故而治國之道並不在於財賦之多寡,而在於天下之安定。若能最大限度保證天下之安定,有些問題即便是一直存在,也不能一刀切之。”
高拱這地理講著講著就講到了治國和政治上的問題。
朱載坖在聽到這番話後,他想都沒多想,直接蹦出一句,“那就想法子開源,想法子製造就業。將那六十萬漕工分流到新的行業裡麵,如果可以的話,對於一些技術類的工種,朝廷和地方官府也可以組織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讓這六十萬漕工有更多的選擇。這就不就把問題解決了嗎?”
朱載坖的話也讓高拱眼睛一亮,他沒想到朱載坖這麼小的年紀還有如此深遠的見識。
不過這種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度可是極大的。
先不說其他的問題,就單說開源的問題,如今大明立國已經將近二百年了,這二百年裡所積累的問題以及這二百年間世家大族們盤根錯節的勢力發展,無不限製著朝廷的開源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