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然不擅長軍略,但勝在見識廣博!
界橋之戰、官渡之戰、合肥之戰、漢中之戰、夷陵之戰、淝水之戰、四渡赤水等等。
得益於前世的興趣,他對這些戰役了解頗多,而非僅局限於“官渡之戰靠偷襲糧草、夷陵之戰靠一把火”的淺顯認知。
儘管他隻知戰役經過不知其中深意,但程昱和關羽等人都是深諳兵法之人,在他講述完戰役經過後,自然會補充其中細節、思索其背後蘊含的兵法。
每次經過激烈的研究與探討後,眾人都深感收獲滿滿。
講武堂內,眾將齊聚。熟絡的各自拿著紙筆,準備“聽課”。
田澤稍微整理了下思路,說道:“此次我們不講大的戰略謀略方麵的故事,而是探究最基礎的士卒動員組織問題。從一屯、一隊,乃至一什、一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隨後,田澤開始講述起來。
論及戰鬥意誌,田澤首先想到的便是後世那支如鋼鐵般的部隊,其次便是嶽飛和戚繼光的部隊。
“……上甘嶺戰役中,其中一個屯的傷亡率高達600%,建製早已被打散,補充上來的一批又一批士卒相繼犧牲。但即便如此,編製仍在、組織能力沒有喪失,戰鬥堅持到了最後。”
“坑道裡的士卒沒有水和食物,艱難支撐了十多天,組織進攻達100餘次。吃著發黴的糧食,喝著尿液。無數援軍冒著生命危險送進來一個蘋果,他們卻無人願意獨自吃下,最終把蘋果交給了傷員……”
從嶽飛抗金一直講到上甘嶺戰役以及地震防汛等,田澤講述得很慢。程昱等人聽得全神貫注,時而麵露疑惑之色,時而露出恍然大悟、欣喜的神情,手中的筆從未停歇。
等到田澤終於講完,眾人才恍然發覺,天色已黑。
門外的飯菜已經溫熱許久,士卒趕忙將飯菜端了進來。
眾人一邊吃,一邊整理自己的感悟與所得,時不時還要相互討論一番。
儘管田澤隱去了很多人名地名,並根據當下時代對其中的內容進行了些許調整,但故事確實是真的,聽起來十分真實。
以至於程昱他們都堅信田澤描述的那些意誌如鋼鐵般的部隊是真實存在的,不自覺的心向往之。
關羽等將領更是默默地將自己所統領的部隊與之對比,不禁心生慚愧。
本以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除了高順、麴義這兩個特殊存在外,大家水平相差無幾。但是與田澤所講的那些部隊相比,實在是相差甚遠。
一夜未眠,所有人在整理完自己的心得後,便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激烈的研究和討論。田澤也沒有休息,跟著查漏補缺,偶爾來了靈感,還會再講出一些想法和故事。
就這樣,眾人一直討論到第二日的晌午,方才停息。
程昱拿著厚厚的一遝心得體會,向眾人彙報了最終梳理出來的研究結果。
“戰前準備:要統一思想,進行細致檢查,深入做好戰鬥動員,確保士卒清楚戰鬥任務、戰鬥意義、可能麵臨的困難等,讓士卒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戰鬥過程中,軍中基層骨乾要以身作則,關鍵之時能夠挺在前麵,要及時關注士卒的狀態,傳播友鄰部隊勝利的消息,宣傳上級的關懷並適時提供激勵物資……”
“若是戰時戰況膠著或遭遇絕境,要第一時間重建組織,確保管理的完善及後勤保障,做好戰鬥複盤,重新明確任務、戰鬥意義,製定作戰計劃。”
“回憶軍隊的英勇戰績和光榮曆史,表彰英勇犧牲和表現優秀的戰士,承諾戰鬥立功,加大作戰激勵。優先保障重傷員,組織開展宣誓活動,適時提出口號,給予戰士信心……”
“戰後要公開進行授勳,論功行賞,提拔士卒,評定三級功勞的集體和個人……”
程昱事無巨細地將諸將總結所得一一陳述,並對其中細節詳細闡釋清楚,以確保普通人都能理解。
“仲德,會議結束後把這些內容記錄下來,補充進此前下發給各將領的練兵手冊之中。由各將領進行傳授,要求必須落實到屯隊一級,部分內容要落實到什伍一級。”田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