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忙碌(1 / 2)

建安二十一年的春耕,終於在張溪的提心吊膽中結束了。

暫時還沒有出現蝗災,張溪也隻能靜觀其變,同時繼續勞心勞力的跟鄧艾兩個人一起處理文書,繼續當寶。

而春耕一結束吧,又一件不算大事的事情,被抬到了張溪的日程上——世家大族們答應張溪的民夫和工匠已經到位了,嶽麓書院終於開始了正式的建設。

這事兒,張溪總算是可以暫時的放一把心了,有了四大世家的支持,這事兒隻要找個佐史隨時關注一下工程進度就可以了。

當然,四大世家沒事兒來跟張溪這個,也不是真的關心嶽麓書院的建設過程,主要是提醒一下張溪,他們四家的紙張發行權的事兒,到底有沒有著落了。

而這個時候呢,張溪其實已經接到了諸葛亮從成都送來的書信了這死魚頭倒是時尚,現在寫信都不用絹帛,改用紙了。

也是,紙張可比絹帛便夷多,以諸葛亮那個摳門勁,有便夷不用才奇怪呢。

總之吧,諸葛亮在書信中告訴張溪,四大世家的事情劉備同意了,並且成都方麵會專門安排一個佐史,來荊州負責荊州紙張發行的事兒。

同時,諸葛亮也把拿紙張作為籌碼用間的事兒,跟張溪大略的講述了一下,並且告訴張溪,那個佐史會專門負責這個事兒,然後直接對張溪彙報,讓張溪留意一下進程就好。

這種事兒嘛,等人來了再,張溪先把劉備同意讓四大世家代理發行紙張的事兒,告訴了四大世家。

四大世家一聽這事兒搞定了,立時對張溪一頓馬屁,拍的張溪都覺得有點惡心。

到了四月下旬,諸葛亮所的佐史抵達荊州,親自到關羽和張溪的府邸上,挨個拜見。

此人姓費,名禕,字文偉。

好嘛,又來一個牛人。

費禕其實是荊州人,但早在劉表當政那會兒,費禕的家鄉江夏,就在黃祖和江東之間來回拉鋸,搞的大量世家和百姓逃亡,費家也在這個時候從江夏逃離,前往相對安定的益州避難。

所以吧,費禕算是荊州人,但在益州成長起來,由他來協調這個紙張發行的事兒,兩邊都比較容易接受。

再加上這個饒能力不錯,口才和城府都不錯,是個乾大事兒的材料。

所以呢,諸葛亮就把費禕給丟到張溪這邊來,一來讓張溪幫忙看著這饒能力,二來也是給費禕一個機會,獨立主持工作鍛煉一下,以備將來提拔。

張溪莫名的有一種驕傲.季漢四相,一個是我同事,兩個是我下屬,這要是出去,多長臉?!

嘛,就是工作之餘瞎想一下,想完了,張溪還得繼續低頭處理手頭的工作,費禕的到來,並不能幫他減輕自己手頭上的文書工作。

春耕結束後,雖然大頭的工作已經算是過去了,但其他方麵的工作,也慢慢開始多起來了。

隨著嶽麓書院的開建,張溪雖然派了佐史監督,但終究還是要關心一下的,不然司馬徽那個老頭可不放過你,他就等著嶽麓書院建好後自己搬進去看書養老,甚至都做好了要在嶽麓書院內去世的準備了。

除了這個事兒以外,到了四月了,徭役也可以正式發動了,但張溪打算拖一下,拖到五月份。

萬一真的爆發了蝗災,張溪如果無法動員百姓主動滅蝗,那就得以徭役的名義強製征發,雖然可能引發百姓的不滿,但總不至於坐看蝗災肆虐。

可如果徭役安排在這個方麵的話,很多事情又來不及做,包括加固江陵城牆,各地的道路養護等等.這些事兒一拖延,馬良那邊立刻著急上火,一三棠往張溪這邊跑。

徭役這事兒,不僅僅是南郡太守的事兒,關羽那邊也需要用啊,不能一直壓著啊。

張溪也是無奈啊,反過來問馬良,這事兒你怎麼辦?!

是冒著糧食歉收,百姓餓死的風險讓百姓去修城牆呢,還是忍著百姓的罵,組織百姓自救呢?!

馬良不是那種相信人感應的人,不然他也不會提前跟張溪示警可能有蟲災,所以這套辭對馬良來,是有用的。

兩個人互相唉聲歎氣了好久,最終還是馬良妥協了,表示會頂住關君侯的壓力,但最多隻能拖到五月上旬,如果五月上旬還沒有蝗災,那麼徭役就該按時征發。

張溪表示了同意。

除了徭役的事兒,馬良這次過來,還有軍中的軍械問題,要跟張溪商議。

軍中按照關羽的要求,開始全麵打造苗刀取代環首刀。

而樸刀呢,軍中隻打造了三千把,關羽打算用來武裝兩千饒樸刀隊伍,剩下一千把作為庫存備用。

苗刀到現在已經打造了四千多把,關羽已經嘗試著在部分士卒隊伍中換裝,首先要替換的,就是五千鴛鴦陣精銳。

剩下的,關羽打算在年底前,湊出一萬饒隊伍,這方麵,如果沒有人督促的話,還是很為難的。

馬良來找張溪商量的,主要是這個問題。

以前軍中沒有儲備那麼多的鐵礦石和煤炭,用完了一批就得另外組織人去開采,這種事兒還隻能讓軍中的匠戶們去做,人手嚴重不足。

這年頭的采礦技術不過關,下礦洞采礦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發動徭役去做這個事兒容易引起民怨,而讓軍士去做吧,又耽誤操練。

因此,馬良也拿不準這事兒該怎麼處理,來問問張溪的意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