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部矛盾(1 / 2)

遷都的事兒,雖然說諸葛亮,龐統,黃權三人也是持反對意見的吧,但這三人到底也是認可了劉備遷都的必要性的。

他們確實反對劉備遷都,但他們都隻是認為現在遷都的時機並不合適而已。

一旦時機成熟了,彆說諸葛亮和龐統,就是法正,黃權,劉巴等人,都對遷都長安說不出半點反對意見來。

成都跟長安相比,政治意義相差甚大,而且就地理位置和開發程度而言,關中顯然比蜀中更加適合作為京畿之地。

所以啊,這三人的反對,對劉備而言,不過是希望劉備能在時機妥當的時候再遷都而已。

可到了你張元長這邊可好,直接一杆子支到遷都洛陽去了。

劉備當時就給鬱悶了——老子還能不知道遷都洛陽更好,但問題是,老子能等到那一天麼?!

本來劉備還想讓張溪幫忙說襯一下,找補回一點麵子,給個台階好下來.現在看來,是自己想瞎了心了。

然而事已至此,劉備也不是那種為了麵子就遷怒手下的人.遷都這事兒,暫時就隻能是這麼先擱置了。

但撤兵回成都這事兒,劉備可不想就這麼就範。

有些人,有些事兒,隻有當他離開了成都後,才能徹底看清。

因此,劉備從自己的袖兜裡掏出了法正給自己的私人書信,交給諸葛亮等人看了一下。

這封信吧,看的諸葛亮眉頭緊皺,黃權一臉尷尬,龐統嗬嗬冷笑,張溪.張溪就差直接攛掇劉備,直接免了李嚴江州都督的職務吧。

反正這人在曆史上也是個為了私利不顧國家的小人,玩忽職守不說,還敢假傳聖旨,簡直是無法無天。

但可惜,劉備沒聽。

劉備不可能因為這點小事兒就懲治李嚴,甚至他都不可能對成都李氏有什麼懲罰措施。

不管李嚴的小心思到底如何,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這些年坐鎮江州,連接荊州和益州之間的交通,安撫地方百姓,發展生產等等,李嚴做的是相當的出色的。

而且李嚴作為東州派的代表人物,劉備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就這麼倒下。

雖然劉備對待屬下不會跟孫十萬那樣癡迷於製衡,但作為一名主君,劉備不可能不知道製衡的重要性。

劉備也會考慮到他自己麾下荊州派,益州派,東州派之間的關係,輕易不會去搞掉一個派係的領導人物。

至於蜀中的世家們,劉備也不會輕易去針對他們。

如今的世道,已經不是孝武皇帝大搞中央集權的時代了,自打光武皇帝中興以來,世家的力量就一天天坐大,兩百年過去了,世家早就已經成長為這個時代的龐然大物了。

這幫世家們,手裡有錢,有糧,如今正值亂世,人他們也不缺真要逼急了,他們可不會跟你客氣,扶植一兩個代理人,給你來幾場叛亂,那可是常有的事兒。

因此,彆說就是李嚴要跟蜀中李家聯姻這麼點小事兒,就算李嚴代表的東州派公開和蜀中世家站在一起,劉備也不能輕易動手,必須是緩緩圖之。

這事兒急不得。

但是呢,這事兒也緩不得。

以劉備的眼光,不難看出法正給自己的這封私信,不排除身後就有李嚴的影子,甚至法正也有默契,一方麵代表東州派向劉備表忠心,另一方麵也是希望借此加深劉備對蜀中世家們的戒心,保持東州派對蜀地世家在朝堂上的優勢。

這事兒吧挺複雜的,但劉備處理的辦法,卻又異常的高明。

把這些本來上不得台麵的玩意兒拿到陽光下麵來曬一曬,讓這些人心裡都有芥蒂,那麼最終的決策主動權,就全掌握在劉備自己手裡了。

而目前事態的發展,也確實在劉備的預料之內。

諸葛亮看著皺眉,是憂心朝政不穩,蜀中暗流湧動,這必須要有人能出麵去震懾一下,否則必然生亂。

黃權看著尷尬,是因為蜀中那幫混蛋們,這麼大的事兒,居然連個氣都沒有跟自己通,鬨得現在自己就算想為蜀中世家們辯解點什麼,都不知道該怎麼說。

龐統冷笑,則是有點看熱鬨的嫌疑.你們益州派和東州派這麼搞,難道真的覺得我們荊州人會怕?!

這個時空,荊州派的根基荊州可沒有丟,又在劉備集團內部掌握了大多數的話語權,如今的龐統,是有足夠的底氣繼續這麼看熱鬨的。

至於張溪如今張溪雖然也算是一座山頭了,但他自己根本沒有這種概念,他純粹就是看不慣李嚴這個人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